移動支付對國防動員有何影響

動員儲備更有針對性

記者:2016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為38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近3倍。由此可見,無現金支付已經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那麼,無現金支付會走進國防動員領域嗎?

王亞紅:如今,“淘手機”消費已逐漸成為社會潮流,移動支付、物聯網、大數據、智能穿戴、條碼掃描等科技手段已普遍應用於社會中,醫療、交通、消費等領域正在大面積地深化無現金生活。實際上,國防動員領域已有移動支付的實踐,但是進入“無現金社會”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首當其衝的就是安全如何保障的問題。

但是,移動支付對國防動員建設的影響是有的,最明顯的就是讓經濟動員儲備更有針對性了。眾所周知,現代信息化戰爭的顯著特徵是精確化,無論是戰略決策、指揮控制、兵力投送還是目標打擊都在日益精確。國民經濟動員也需精確化的動員方式和對象,以適應當前這種廣泛的動態的精確化需求,保障打贏信息化戰爭。充分利用電子貨幣和數字貨幣的這種功能,預測戰爭所需財力、物力等動員規模,儘可能使經濟動員轉化的資源與戰爭的需求一致,使經濟動員建立在科學預測、適量儲備的基礎上,在經濟動員準備中減少盲目性、隨意性,增強針對性,減輕國民經濟負擔的同時提高軍事效率。

朱華珍:無現金生活,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具體到國防動員,我認為主要會讓物資調用更快捷、徵用流程更便捷、籌集資金更靈活。比如,當戰場保障需要某類型物資時,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終端查找商家信息,同時運用商家掌握的倉儲、收發、配送等各種物資信息,實現物資調用、運輸的一體化。隨著基於“傳感應用”與“二維碼”技術的物聯網概念逐步應用到“無現金社會”,把條碼印製或粘貼在物品的外包裝、物品本身上,便於實現就近就地徵用,打破國防動員徵用信息鏈條長、環節複雜、反應慢的制約。

移动支付对国防动员有何影响

王亞紅 後勤學院國防經濟研究室主任

潛力調查愈趨精準

記者:不久前,杭州發生一起“劫案”:兩個外地流竄犯連續偷了4家便利店,所偷款項還不夠往返杭州的車費。有媒體調查發現,無現金支付有效減少了搶奪、搶劫以及偷盜犯罪。由此推及國防動員領域,無現金支付會起到哪些積極作用?

王亞紅:邁入“無現金社會”,國防動員領域也有了自己的“電子警察”。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無現金支付使用數字貨幣,其中數據包包含的數據碼指示需要傳送的內容,標識碼則指明瞭該數據包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路徑。支付、結算、儲存等,都可以在沒有人工核准的情況下自動完成,並保存所有無法銷燬的路徑信息。這意味著每一分錢都可追溯。這將極大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度和透明度。

有助於組織開展財政金融動員潛力調查,摸清可動員財政金融資源的規模、分佈及其動態變化情況,為戰時(急時)組織開展財政金融動員提供科學依據。

“電子警察”將大數據傳回,可讓我們掌握不同地區的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保險等相關數據資料,以及政府公共支出費用、黃金儲備、外匯儲備、貨幣供應量等財力動員資源的狀況,以建立完善財政金融動員指標體系。

另外,這個“警察”還有助於杜絕挪用動員資金。當發生搶險救災時,核實發放資金的流向成本非常高,使用數字貨幣能夠很容易地知道資金有沒有真正發放到災區要補貼的群眾手裡。通過數字貨幣還可以追蹤受災群眾是如何使用這些補助資金的,從而幫助政府職能部門更好地及時設計出救災補助政策。

移动支付对国防动员有何影响

朱華珍 軍事經濟學院國防經濟系講師

動員數據來源更廣泛

記者:國防動員系統在大數據技術運用的探索越來越多,“無現金社會”也將建立起完善的移動支付體系,對於民眾支付信息與信用體系的大數據在國防動員系統中將得到如何應用?

朱華珍:在便捷之外,“無現金”累計下來的海量數據同樣是一筆財富。國防動員作為軍民融合的橋樑和紐帶,適應無現金時代,就必須加緊引入這些數據,分析挖掘數據間的聯繫,自動跟蹤獲取兵員、物資數量,動態實時掌握作戰需求,自動優選運輸路線,通過打通動員系統與作戰系統、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數據鏈,從而實現動員供給與動員需求的主動匹配。

王亞紅:“無現金時代”,互聯網金融的迅速普及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為第三方徵信市場帶來了可靠、全面的數據依據。如今,基於海量互聯網交易信息而產生的第三方徵信市場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藉助於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較為客觀地呈現個人信用狀況,並可以與商戶合作,在融資租賃、酒店、租房、出行、婚戀、公共事業服務等多個場景下為用戶、商戶提供信用服務。特別是數字貨幣實行的全網分佈式記賬模式,有效提升我國經濟動員的信用度。信用體系的構建和不斷完善,以及個人徵信市場的發展,使國防動員系統大數據更加完善。

信息建設標準更高

記者:移動互聯網的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客觀上也對移動支付的安全產生了嚴重影響,網絡詐騙、電信詐騙正在成倍地增長,在國防動員中無現金支付的安全應如何保證?

朱華珍:根據中國銀聯調查顯示,2016年電信詐騙案件較2015年上升11個百分點。這也使國民經濟動員資源的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顯。國民經濟動員信息安全是經濟動員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信息系統自身的安全,信息、數據的安全等等。

保護國防動員中無現金支付的安全,最主要體現是在保護法定數字貨幣的移動支付安全上。這要求必須建立涵蓋底層硬件安全、終端應用安全、通信安全、場景安全和平臺安全的保障體系,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金融安全防護網。

首先,支付安全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安全管理、用戶心理和使用習慣問題,解決支付安全的問題應從交易過程的多環節、多視角考慮,要認清單一環節的安全增強不能解決總體問題;其次,終端是移動支付的重要載體,基於安全芯片的支付必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時也需引入可信執行環境、APP應用安全、生物識別等新的安全機制來提高交易終端的安全性;第三,隨著密碼算法和密碼貨幣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們應引入新的密碼機制和協議設計方法,積極推進國產密碼算法的應用,實現金融系統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最後,支付技術和應用場景深度融合,這將帶來支付生活全景大數據的顯著增長,一方面可以通過採用支付標記化等技術來更好地保護用戶隱私,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利用後臺大數據分析來更好地管控風險。

移动支付对国防动员有何影响

製圖:張銳

薛志亮、和治偉: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防動員系副教授;左紅毅: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倉庫主任;向軍:南京市人防辦法宣處副調研員;尹義高:駐濟南鐵水路軍代處政治部幹事

平時採用無貨幣報銷,斷網遇有緊急任務時又該怎麼辦?

支付便捷的時代,預想不便捷的情況

■邱新力 中國國防報記者 周遠

5月初的一天,記者來到中部戰區陸軍財務結算中心,不一會兒,就有多名機關幹部過來報賬。記者沒有聽到點鈔機數錢的聲音,聽到的卻是鼠標鍵盤的敲擊聲和刷卡的滴滴聲。財務人員在核對報銷憑證後,有的通過網上銀行轉賬,有的通過POS機刷卡轉賬,和前來報賬的機關幹部沒有現金往來。

財務處處長白秋冬指著一份戰備方案告訴記者,隨著支付手段的不斷豐富,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採用無貨幣報銷,在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更加安全和符合財務規定。

部隊執行作戰或抗震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經費如何保障?

“我們已經預想到了多種情況,盡力確保部隊在執行任務時資金充裕。”面對記者的提問,白秋冬自信地說。隨即,白秋冬向記者介紹了幾種應急資金保障模式。

——啟動戰備儲備金。考慮到部隊執行任務特殊環境和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戰區陸軍可根據平時與開戶銀行簽訂的《應急資金保障協議》,及時提取大額現金,按照所屬單位不同級別,攜帶相應標準現金,保障部隊緊急出動需要。

——開設臨時賬戶或啟用單位結算卡。部隊到達作戰區域或任務區後,可憑單位證明或介紹信,開設臨時賬戶,存入攜帶現金或後方及時匯款,確保部隊資金供應。因部隊任務區域不確定,不便開設臨時賬戶的,可啟用單位結算卡,在銀行櫃檯或自主服務終端辦理轉賬、消費和現金存取等業務。

——依託地方政府或省軍區系統保障。如因任務緊急,來不及準備物資器材的,可依託途經地或任務區地方政府、省軍區系統墊付資金籌措補充物資器材,由部隊後方留守機構代付或待任務結束後再行歸屬。

——前送現金或實物保障。如在抗震救災時,針對部隊進村入戶,點多線長、小群多路、交通不便、分隊獨立保障能力不足等實際情況,上級財務部門可直接送款到連隊;條件環境惡劣、物資籌措較為困難時,可由上級在後方籌措物資,前送實物保障。

在介紹了幾種應急資金保障模式後,白秋冬還告訴記者一件事。前段時間,戰區陸軍聯合駐地某銀行組織了一次應急資金保障演練,臨時通知銀行要啟動戰備儲備金。銀行隨即通知工作人員和保安公司人員,按照預定程序將一筆大額現金送到部隊,演練結束後又把錢放回銀行。

當時,戰區陸軍按照從難從嚴的要求,選擇了夜間開始演練,個別被叫醒的工作人員不理解,認為現在移動支付已經很先進方便了,部隊還這樣做是守舊、折騰人。

“部隊的財務處不同於地方一些部門的財務處,它也是軍隊的一個作戰單位。我們要在支付便捷的時代,預想不便捷的情況。”負責演練的一位領導的這番話,說得幾位“吐槽”演練的工作人員紅了臉。據悉,中部戰區陸軍還在籌劃其他幾種應急資金保障模式的演練計劃。

移动支付对国防动员有何影响

移動支付離軍營有多遠

■趙雲 尹義高

有人說,移動支付是一場革命,改變了經濟社會的運作模式。這場“革命”有沒有波及軍營?筆者調查發現,移動支付在軍營的運用只限一小部分,而且這種影響力非常細微。

5月上旬,駐濟南鐵水路軍代處張參謀突然接到緊急軍供任務,調配公車來不及,為此他用某叫車軟件呼叫了快車,在規定時間內趕到軍供站。

“隨著快車業務的普及,緊急情況下可以選用快車,財務也能報銷。”張參謀說:“比以往方便多了。”

對駐城區部隊官兵而言,移動支付並不陌生。一名士兵坦言,自從銀行卡綁定支付寶後,日用品都是通過手機購買支付,已經很久沒有用現金。筆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電腦在軍營的普及率提高,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有序進入軍營,資金支付及結算環境也發生了變化。

應用越來越廣泛。螞蟻金服啟動千縣萬億計劃,一些農副產品集市紛紛開通支付寶、微信等支付,部分軍供站採購使用移動支付;部隊支付給臨時工作人員的公務開支,可用移動支付形式隨時進行;官兵網上訂票成了出差出行的重要方式。

財務結算報銷逐步涉及。近年來,部分規定內開支項目使用移動支付的報銷辦法,比如市內交通使用的網約車乘車費、快遞物流費等,打印電子發票及明細就可報銷,為官兵日常生活、出行等提供了便利。

雖然移動支付進入軍營,但是應用並不廣泛。例如,通過移動支付的手機通信費就難報銷。對此,一位分管財務工作的領導建議,可以從政策規定層面對移動支付結算報銷業務進行優化。比如,開通公務卡網上支付功能,網上在線支付而沒有電子發票的,可以打印網上對賬單,並對需要報銷的消費記錄進行重點標記,作為報銷憑證。

實際上,部隊在運用移動支付上正進行有益嘗試。從5月1日起,軍隊公務機票集中採購試點,官兵可以用手機移動客戶端註冊驗證選擇航班並用公務卡支付。然而因為移動支付所帶來的洩密風險,它能否全面應用到軍交運輸保障、裝備物資供給等軍事行動中尚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