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金融有哪些增值服務?你知道嗎?

伴隨著貿易的發展而出現的貿易金融業務,最早可追溯到13世紀甚至最初的商品交換時期。它最初始的業務是為各國貿易商的貿易活動提供匯兌和支付,之後逐步擴展到與貿易相關的資金融通、現金流管理等。先期銀行為企業提供的貿易服務主要集中在匯款、信用證和託收等傳統結算方式,貿易融資的形式以最基本的押匯為主。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方面,隨著國際分工由企業內部向企業間轉移,縱向一體化的模式轉變為產業的供應鏈模式;另一方面,企業集團日漸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參與者。在此趨勢下,企業對銀行的服務需求不僅僅侷限於簡單的融資和結算,將服務延伸至更廣闊的增值服務領域。

信用擔保

信用擔保是銀行為貿易參與方提供以信用增強為主要目的的服務,在幫助買賣雙方建立互信、促成交易方面作用明顯。

目前,銀行擔保產品主要有銀行保函和備用信用證兩種形式。

銀行保函又稱“銀行保證書”,銀行作為保證人向受益人開立的保證文件。銀行保證被保證人未向受益人盡到某項義務時,則由銀行承擔保函中所規定的付款責任。保函內容根據具體交易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在形式上無一定的格式;對有關方面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處理手續等未形成一定的慣例。

備用信用證 簡稱SBLC,又稱擔保信用證,是指不以清償商品交易的價款為目的,而以貸款融資,或擔保債務償還為目的所開立的信用證。開證行保證在開證申請人未能履行其應履行的義務時,受益人只要憑備用信用證的規定向開證行開具匯票,並隨附開證申請人未履行義務的聲明或證明文件,即可得到開證行的償付。備用信用證只適用《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500號)的部分條款,現在為UCP600部分條款。

避險增值

避險保值是在商品價格、利率、匯率波動日趨頻繁的市場環境下,銀行幫助客戶有效規避風險的專業服務。

針對貿易金融面臨的三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國家風險,銀行設計的主要避險服務包括:信用風險規避產品、市場風險規避產品、國家風險規避產品。比如,資信調查、信用證保兌等都是針對信用風險設計的避險產品;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保值是針對市場風險的規避產品。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針對產業鏈中一些大型企業的財務集中、資金歸集、財務管理外包等需求而提供的增值服務,包括應收賬款管理、財務報表優化、現金管理等眾多內容。這些服務進一步豐富了貿易金融服務體系。

集團企業日漸成為國際經貿活動的主角,他們希望銀行能提供基於企業交易流的金融服務,比如資金歸集、現金流改善、應收賬款管理等。

交易銀行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國際大型商業銀行,經過50多年的實踐已經形成了圍繞企業日常交易業務需求,提供交叉銷售、多元化經營和一站式金融服務的銀行業務邏輯。

交易銀行的客戶黏合度高,屬於輕資產業務的運營模式,是銀行獲取核心存款、提升持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新形勢下,銀行開始了探索性變革,其中交易銀行已成為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新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