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日本大學已比不過清華大學,論文產出效率真高

日本各大學的研究能力下降越來越明顯。日本經濟新聞6月以日本國內外209所大學為對象,計算各自的創新能力,東京大學在學術論文的“產出效率”方面被清華大學反超。而日本的大學與歐美知名大學的差距仍未縮小。在前沿研究領域,日本與海外的人際網日漸縮小,創新的土壤也愈發貧瘠。

日本經濟新聞與荷蘭大型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的小泉周特聘教授合作,計算了日本97所大學以及海外21個國家和地區的112所知名大學的“大學創新能力指數”。

除了學術論文篇數和研究人員的實力之外,還比較了被引用數量較多的論文比例(研究質量)與每名研究人員的重要論文篇數(論文的產出效率)。

從東京大學的數值可以看出日本代表性研究機構的弱點。2012~2016年,東京大學的學術論文篇數比10年前的2002~2006年進一步增加,躋身於繼美國哈佛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等之後的前十名。但2012~2016年東京大學的論文產出率下降至第94位。

報道稱,最近10年的主要變化是清華大學的崛起。2002~2006年,東京大學在所有指標上都佔優勢,但到2012~2016年,清華大學在產出率上反超。競爭格局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

據此前報道,6月發佈的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排名17,是2015年QS採用新排名算法後,中國高校首次挺進世界前20。

未能跟上時代

日本的大學怎麼了?“沒能充分跟上網絡時代”,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如此表示。在美國,谷歌和臉書等崛起,大學也一直在應對產業結構的變化。清華大學在人工智能(AI)的論文引用數方面躋身世界前列,將重心放在前沿研究上。

日本的大學正在從國際性的知識網絡中掉隊。在日本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提倡下,日本於1989年啟動了生物研究的國際項目。在接受支援的研究者中,有27名諾貝爾獎獲獎者。

然而,“獲得資助的日本人幾乎已不存在”,作為項目負責人的東京大學特聘教授廣川信隆表示。資助條件是與他國研究人員的共同研究。日本人與海外研究人員合作的情況減少,廣川敲響了警鐘:“無法獲得那些論文中沒有的最新知識”。

日本政府一直在採取向研究人員引進競爭機制等舉措,但招致了糟糕的事態。學術界不再重視研究主題的選擇,年輕研究人員的待遇變得不穩定,導致年輕人更傾向於短時間內出成果的小規模主題來增加論文篇數。

日經中文網表示,如果研究能力繼續全面下降,日本的大學將被企業拋棄。

豐田拋棄日本的大學

豐田為了開發自動駕駛關鍵的AI技術,到2020年將投入5000萬美元,與大學推進共同研究。豐田的合作伙伴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豐田表示,“在尋找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夥伴時,我們發現的是美國的大學”。日本文部科學省官員感嘆:“日本的大學已經不被理睬了”。

從此次調查中,也能找到恢復創新能力的啟示。在研究質量上,超過東京大學、躍居日本國內首位的是首都大學東京(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該大學34歲的副教授水口佳一由於在超導物質研究上取得了成果,被認定為在學校內只有4人的先導研究人員,月收入增加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7萬元)。在進行具有競爭力研究的16箇中心,外國研究人員超過30%。

東京大學也將採取無期限僱用年輕研究人員等舉措,副校長小關敏彥表示,“5~10年後將有所改善”。向有潛力的年輕人提供舞臺,幫助其提升實力,似乎是日本各大學邁向重生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