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學生背景:

姓名:雷玉琛

學校:藍田縣玉山中學

年級:2018屆 高考分數:489分

數學:121分 大學:渭南師範學院

轉眼間,我已經高中畢業,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三年前,我還是一個啥都不懂的小孩;三年後,那個小孩已成年。回首過去,高中三年的學習辛苦、充實、快樂、難忘。

選文科

只因為理科什麼都不會,第一份數學卷子只有20分

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初三那年,青春期的我選擇了哥們義氣,把學習忘到了腦後。中考成績出來以後,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差勁。我考入了藍田縣玉山中學,從縣城的初中到鄉村高中,從最好的初中到最差的高中,心裡的落差可想而知。

高中的學習節奏突然加快,本來初中基礎就不好的我完全適應不了。加之學校採用放羊式管理,於是我墮落了,開始上課玩手機,下課抽菸……高一就這樣過去了。

文理分科時,我選擇了文科。家人都不理解一個男生為啥要學習文科,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因為我的理科(物化生)太差了,總分300分,我才考90分。而數學,第一次考試只有20分。我知道自己可能就是啥都不會,記得一次化學課老師問我為啥沒帶書,我一臉不屑地說:“我明年學文科”。從此以後,老師記住了我,我也徹底放棄了理科。

錨定方向

重新起航,數學成績3個月從20飆到100

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對我而言,高二意味著重新起航。自身心態的轉變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之下,這一年,生活發生了轉折。

高二那年,姐姐考上一本的大學,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和衝擊。也是機緣巧合,因為歷史成績比較好,地理、政治也還可以,所以文綜成績不錯,分班時我考了學校文科第一,總分462分。這個分數比當年的文科二本線高了兩分,我突然看到了希望,覺得自己也是可以的。

高二學校換了校長,學校的風氣開始改變。新校長是一個“真人”,不做假事,要求我們做到的,他自己也都做到了。他很關注成績,重視學生,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這點,我很感謝他。

高二的數學老師教會了我數學,教會了我學習,教會了我做人。他是一個50多歲的男老師,人特別樂觀,總能給人一種正能量。認識他以後,我的心態也變得好很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學會並且學好。他講課比較基礎,我在學會現有的知識之後,就去研究高一的內容,就這樣數學成績慢慢提高了。

我逐漸開始努力學習,也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考入大學。經過努力,我第一次考試考了395分,全校第一。雖然分數不高,但是我感謝我自己。那次我數學只考了51分,覺得很對不起老師。後來,我開始瘋狂學數學,為了彌補以前欠下的“債”,每天晚上2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題目寫滿了30多個草稿本。在老師的教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的數學成績在三個月內從20突破到100。

在此後學校的所有考試中,我每一次都是數學單科第一,也通過學習數學開拓了視野,對學習有了興趣,開始一步一步踏實地走下去。

分數定格

在489分(數學121),師範夢無悔

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兩年的奮鬥沒有白費。查高考成績那天,我打准考證號時,手都開始抖。489,這個簡單的數字讓我落淚。我想這應該就是喜極而泣吧。我成功了,超過二本線22分。我最熱愛的數學考了121分。

隨之而來的就是填報志願。我報考了渭南師範學院,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說實話我很滿意,我一直以來的理想就是做數學老師,因為我自己學了文科不能報考“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了,雖然有點失望,但我還是報考了師範學院。

忍不住想吐槽兩句,今年數學高考題難度降低,對中等生不太公平,感覺努力那麼多,卻並沒有在成績上與不努力的人拉開太大的差距。也許,爭取滿分才是最好的辦法吧。

我眼中

數學老師教學的優缺點

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在我看來,我的數學老師們在教學方面有自己的優點,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優點在於:講題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這一點高三數學老師做得更好),比如數形結合、化歸、函數、方程,開拓了學生視野;先講清楚數學原理,一步一步推導;有針對性地滲透高考原題。

問題也不少,比如:一節課講45分鐘,學生練習過少;與學生交流比較少,不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難題研究不夠(因為大多數學生聽不懂),我認為這對優等生不太公平;沒有調動差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優等生培養過少;不注意將題型歸納總結給學生;沒有能將差生引導上路,導致一部分學生放棄。

如果我是

一名數學老師,我會……

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用我的經歷激勵學生。首先我會把我的兩份數學卷子給學生看,一份是高中第一份20分的數學卷子,一份是高中最後一份133分的卷子,還有高考成績(121分)。我會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他們,數學學習不難,讓他們看到希望,放下心裡對數學的牴觸。然後我會將我的10多個草稿本拿出來,告訴他們成功也不簡單,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講題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我會對題型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先學會模式化解題;然後用有區別的題讓他們學會“變”,在到達一定程度後,再提升層次;時常與學生談心,瞭解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他們充分體會數學的魅力;對優等生進行大力培養,對差生不放棄。

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在他們不能堅持的時候拿出來他們最初的試卷,讓他們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讓他們學會堅持,並且勇於堅持。

最後,從考試角度看,數學只是高考的20%,不能只把精力放在數學上,從學生長遠發展看還是要綜合發展。

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Say To You:

“有時候回頭看看,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那麼遠”。雷同學三年涅槃重生的經歷,是對這句話最好的印證。他的轉變,關鍵的因素其實有兩個:自己心態的堅定執著,老師的耐心引導。

從具體層面來看,他的數學成績逆襲的本質,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法,滋生了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前者,是最好的武器;後者,則是最大的動力。

他對老師教學方法的評價,可能反映出很多學生的心聲。實際上,在秒殺、模式解題、甚至只記結論不管過程的粗暴式教學盛行的當下,不禁讓人質疑,還有多少老師會真切地關注學生的思維變化,更遑論對數學魅力的感受了。而他提到的優等生和差生的區別對待,在主流的大班教學條件下,幾乎是無解的悖論。

懷揣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情懷,超級高考生App團隊,正在致力於分段學習,實現個性化教學;培養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我們一直在路上。

從20分到高考數學121分逆襲,最後動力是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