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供給側改革有多深的認知,是走出當前經濟困境的唯一出路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方法去推進結構調整趨向完善,改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的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和靈活,提高生產要素率,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整個經濟產業是兩部分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需求側,一部分是供給側。需求側就是消費者和市場,供給側就是企業和供應商,就是商家。所以供給側改革的意思是說,過去你能靠消費者增長的路已經走到頭了。

企業對供給側改革有多深的認知,是走出當前經濟困境的唯一出路

你們如果自己不變的話你們就死了。他告訴企業說你不變你就死了,產業不變你就死了,需要你們自己變,做哪些變化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創新業務,提升用戶體驗。這是整個國家經濟開出的藥方,這個藥方從我個人角度看是非常牛逼的。

我不知道中國的企業到現在為止對供給側改革有多深的認知。但從我的角度看,這基本是中國經濟發展要走出這幾個困境裡面的唯一解藥。

供給側改革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怎麼做供給側改革。我在2013年的時候做了一個事,美國科技界或者互聯網圈的資本市場、科技業和互聯網信息產業,美國的上市公司,我把它拉了一個名單,中國也拉一個名單。事實上中國從總體上來說發展是跟著美國走的。因為美國可能是先遇到了,很多創新技術先到了。所以我當時看說有哪些產業在美國已經產生了很牛逼的公司在中國還沒被真正做起來,而且這個產業將來如果時機具備的話也會在中國是很牛逼的公司。

企業對供給側改革有多深的認知,是走出當前經濟困境的唯一出路

這個方法論非常簡單,我就把美國拉一個名單,把中國拉一個名單,來對比。我這個對比完了之後發現一個讓我非常震驚的事,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很牛逼的比如facebook、Google、亞馬遜,都是非常牛逼的。

但是美國上市的科技公司裡還有另外一派,也非常牛逼。只不過是這一派沒有像互聯網公司這種曝光多,名氣大。但是這一派其實都很掙錢,比如說salesforce,比如說workday,他們基本佔據科技業的另外一半。在科技業的一半是to C的公司,他們佔了一半的市值。在2012、2013年的時候,to B的這些公司佔了另外一半市值,比如說Oracle,他們佔了另外一半市值。

所以其實還有很多很牛逼的公司,但是我們把這個來看中國的話發現中國to C的公司都很牛逼,最大的是阿里,然後是騰訊、百度。to B的公司居然找不到,基本上找不到,就是說有活著的,但是活得很慘。所以我就很納悶,為什麼中國這些to B的企業活這麼慘呢?為什麼美國能產生這麼大的to B的企業中國產生不了呢?我就很納悶,所以我就找了一些我認為比較有真知灼見的人交流。其中有一個人還是比較牛逼的,給了我一個答案,我認為這個答案是比較真實的。

企業對供給側改革有多深的認知,是走出當前經濟困境的唯一出路

他說你看這是美國的to B科技企業做出來的,都是給企業或者給商家提供解決方案的。我剛才說的銷售團隊管理解決方案,workday是HR解決方案,都是給企業和商家提供解決方案的。

為什麼這些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在美國活得很好,在中國活得不好呢?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美國這個國家商業週期非常長。因為商業週期長,所以任何一個企業所有能用來競爭和發展的東西基本上都用光了。他們的發展出現瓶頸了,當他們出現瓶頸的時候就開始搞內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服務。

而他們要搞內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服務的時候,他們沒有這些技術支持做不了。所以說白了就是美國的企業,在過去這些年率先遇到了市場紅利枯竭的狀態。

因為遇到市場紅利枯竭,它就要尋求自己的效率成本和創新。它要尋求自身的效率成本和創新的時候,就對各種新式的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各種工具開始產生興趣。

企業對供給側改革有多深的認知,是走出當前經濟困境的唯一出路

而過去中國這些年是什麼情況呢?傻逼經營一個企業都能賺錢。這麼說好像我們比傻逼還不如,我們還虧錢呢,我們是戰略性虧損。我這麼說,你們可能說我言過其實,但中國過去這些年實在是賺錢太容易了。

當然了,大部分人存在的問題是,不具備可能知道這個事情很容易賺錢的認知或者不具備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本。其實中國過去很多行業是極其賺錢的,非常多。我給你講幾個賺錢多的例子,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什麼呢?大家說我這個企業搞得很好,發展很好,賺錢很好,我為什麼要冒風險去用你新給我提供的產品呢?我為什麼要冒險使用一個某產品呢?某產品是一個很難用的產品,雖然這個公司非常非常值錢。但是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用的產品,而且非常非常貴。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冒這個險呢?沒必要,因為企業發展很好。這是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因為過去這些年整個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的發展特別容易。靠市場紅利驅動就能發展,就能賺錢。所以他們對於新工具、新方法的採用意願特別特別低。這時候有人說我給你們公司做一個工具你要不要買,他根本沒有興趣的。

走到今天,我認為這個事情發生變化了。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商家的經營因為遇到障礙了。所以當它的銷售額不漲、利潤不漲的時候它就要想辦法提高效率,創新服務,想法降低成本,它自己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