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鏈發布,能讓中國企業吃到區塊鏈技術的紅利嗎?

迅雷鏈發佈,能讓中國企業吃到區塊鏈技術的紅利嗎?

毫無疑問,區塊鏈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

但是,作為一項創新技術,區塊鏈在國內真正開始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則是在迅雷喊出all in 區塊鏈的口號之後。此後,包括BAT、京東、網易等互聯網巨頭公司都開始佈局區塊鏈業務,並著手進行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儲備。

區塊鏈技術受追捧,為何在國內應用場景寥寥?

不過,具體到應用落地方面,此前除了迅雷的共享計算、以及BAT等互聯網巨頭在金融領域的一些應用之外,其他行業的落地應用場景並不多。客觀而言,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決定的。

第一,區塊鏈技術本身處於發展早期。相較於誕生在上個世紀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概念,區塊鏈技術的概念明確最早只能追溯到2009年。而我們知道,一項新的技術從概念的提出到驗證,再到應用落地,這需要花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區塊鏈技術也不例外。

第二是,業內缺乏性能完善和兼容性強的通用開發平臺。

在區塊鏈技術概念提出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區塊鏈的技術應用的場景基本上圈定為數字幣,只有金融屬性,沒有其他實際應用。而在2013年俄羅斯程序員VitalikButerin受比特幣的啟發,提出了“以太坊”的技術構思,並於2015年7月30日推出了以太坊初版將區塊鏈從比特幣的應用中獨立,並推向到智能合約的應用階段之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才有了進一步擴展的可能。

不過,由於通用的底層平臺欠缺、且性能不完善、兼容性不足,導致絕大部分與區塊鏈結合的商業場景仍然處於探索期。如目前以太坊的TPS能力是7-15筆/秒,Visa的TPS約為每秒鐘5000到8000筆,而多數商業環境對TPS的要求動輒幾十萬次、上百萬次。二者之間的存在巨大的差距,這也是阻礙區塊鏈技術廣泛落地的核心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想要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在國內的爆發,就必須解決目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瓶頸,即性能優越的通用開發平臺欠缺的問題。

迅雷發佈迅雷鏈,意義究竟何在?

而在4月20日,在迅雷主辦的“鏈創未來”區塊鏈應用價值技術大會上,迅雷發佈了區塊鏈應用迅雷鏈。根據介紹,迅雷鏈不僅是全球首個擁有百萬級併發處理能力的區塊鏈應用,更支持公益、醫療、教育、社交、交通出行、商品鑑偽、版權等多種業務場景。這意味著迅雷在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探索上邁出重要一步。無論是對於迅雷,還是整個行業來說,都有重要意義。

迅雷鏈發佈,能讓中國企業吃到區塊鏈技術的紅利嗎?

首先,迅雷鏈的推出,是迅雷藉助區塊鏈技術進行業務轉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事件。眾所周知,在區塊鏈技術剛剛興起時,迅雷就引入區塊鏈技術,與獨創的全球專利技術——P2SP技術進行融合創新,讓用戶共享閒置資源提供給企業的過程變得公開、透明、可追溯,從而大大提升了資源共享的效率和公正性,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共享計算的行列中來,這不僅幫助愛奇藝、小米直播等上百家客戶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更解決了雲計算資源浪費的問題。而隨著迅雷鏈的發佈,也意味著迅雷在區塊鏈上的技術更加成熟,從而能夠支撐更多的用戶共享閒置帶寬資源提供給企業,最終助推其共享計算業務的進一步增長。

此外,迅雷還在去年嘗試賦能上下游合作伙伴,迅雷鏈的推出無疑有助於更多的應用場景快速落地。實際上,早在去年10月,迅雷4K花園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國內首家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變革版權分發與內容分發的方式,通過區塊鏈技術來追溯內容,來源的確認等資產全生命週期上鍊,能夠實現確權、信息可追溯,從而能夠極大的保證正版內容廠商的權益。此外,據深圳衛視的報道,迅雷還開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黨建工作中。

不僅如此,為了鼓勵更多的企業和個人開發者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持續推動區塊鏈應用場景的落地,迅雷在發佈迅雷鏈的同時,還同時宣佈投入百萬獎金,面向中小企業和開發者推出了“2018迅雷全球區塊鏈應用大賽”,賽題涉及區塊鏈+公益、醫療、教育、社交、交通出行、商品鑑偽、版權等領域,目標發掘國內外區塊鏈領域具備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以及項目,而這必然有助於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開發和落地熱潮。

迅雷鏈發佈,能讓中國企業吃到區塊鏈技術的紅利嗎?

最後,通過發佈迅雷鏈,迅雷將其在區塊鏈技術上的積累和能力對外開放,也將間接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國內的提速發展。

據瞭解,迅雷鏈除了擁有每秒百萬次的併發處理能力之外,還擁有秒速確認的高可靠性結算能力,強大的兼容能力,彈性擴展,節省成本等特點。這意味著,迅雷鏈構建了一個完善的區塊鏈底層系統,企業和個人開發者可以像使用雲計算服務一樣輕鬆上鍊,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具備可信、公開、透明、可追溯的特性,並大幅提升業務效率。在此當中,迅雷相當於是一個基礎設施服務商的角色,為有心發展區塊鏈技術和進行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的企業提供“水電煤”支持。

迅雷鏈能讓中國吃到區塊鏈技術的爆發紅利嗎?

另一方面,在全球科技產業發展幾十年間,無論是互聯網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更多的是跟隨者和模仿者,特別是在操作系統這類底層技術方面,中國企業更是直接採用美國企業的開源技術。這樣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往往需要看別人的臉色。比如採用安卓系統的手機廠商,在用戶體驗的優化上只能依賴於安卓系統的大版本更新,而並不能自主進行體驗的優化。

事實上,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其他技術一樣,區塊鏈技術的萌芽也並不在中國,而最早受到追捧並開始進行發展則是在美國,據媒體統計,早在2015年,區塊鏈就成為了美國創投中獲得融資最高的板塊,突破10億美元。而在應用場景上,技術發展更早的美國此前也有不少落地場景。Ascribe早在2015年開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對藝術家的版權作品保護領域,而Bitproof則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技術特性來確保學歷證書和文憑的真實性等等。

因此,站在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角度,迅雷等國內互聯網公司自主研發區塊鏈技術的底層系統,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落地,這不僅避免未來在區塊鏈技術發展上“受制於人”,也讓中國企業可以最早享受到區塊鏈這一革命性的技術所帶來的市場紅利。

並且,區塊鏈技術剛剛起步發展兩三年,中國企業現在開始發力並不晚。正如迅雷集團CEO、網心科技CEO陳磊在最近參加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時所提到:電子產業、通信產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其實都比美國和西方國家起步要晚,而區塊鏈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因為中國幾乎跟西方世界同時起步,這是新時代當中,最重要和最應該把握的機會。”

而隨著迅雷鏈的發佈,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更多的實體行業進行場景落地,抹平了此前與美國在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方面的差距,這讓中國在區塊鏈技術發展上領先世界一步,而且迅雷鏈作為對區塊鏈技術的一次升級迭代,有了對外輸出區塊鏈技術成果的可能。

總體來看,一項創新技術的發展並非單靠一家企業就能夠推動,而是需要整個科技產業上下游一起發力,這其中不僅需要有迅雷這樣的以區塊鏈技術為未來發展方向的互聯網公司起到帶頭作用,更需要有中小企業、個人開發者乃至每一個普通用戶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完整、良性的生態系統,技術才能不斷進步,繼而最終造福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