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忽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教育

01

試著想一想,有哪個學生,在被叫到校長室時,內心不是矛盾的?

他們會害怕校長責備,也會擔心不知校長將會對他說些什麼等等……這是怎樣的一段內心體驗呢?

曾有一個小學生,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時,剛好被校長看到了,校長當即喝止他,並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裡去。

到了放學後,校長來到校長室,那個學生已經等在門口了。

一見面,校長竟微笑著迎上前去拉住那個學生的手,親切地讓學生坐到自己的身邊,並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一塊糖來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讓你三點到,你就準時到,說明你很遵守時間,這很好!”學生接住糖,滿臉疑惑!

繼而,校長又掏出一塊糖輕輕地遞過去,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讓你住手,你就立即住手不打人了,這說明你很尊重別人,這很好嘛,我就喜歡你尊重別人這一點,也應該獎勵。”學生接住第二塊糖後,開始不好意思起來。

接著, 校長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他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是因為那些男生欺負女同學才用泥塊打他們的,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有維護弱者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就在老師給他第三塊糖時,那個同學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後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他們畢竟是我的同學啊!”

這時,校長又拿出了第四塊糖遞給他,溫和地說:“你已經知錯了,再獎勵你一塊!”

糖果獎完了,談話也結束了!但是,這位校長對學生的教誨影響還沒有結束!

請不要忽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教育

02

上面的案例就是我國教育家陶行知給學生四塊糖的故事,裡面隱藏著如何激發孩子完成自我教育的藝術!

在那次校長室的談話中,那個學生完成了一次自我教育,使他終身受益!

我們從那位學生的情緒變化中可以看出來,陶行知校長既能讓學生從他自己身上認識到什麼是好的,比如他給予學生這些具體的肯定:按時、尊重別人、有正義感……又能很自然的讓這個學生認識到自己身上哪些做法是不好的。

學生眼睛裡的喜悅,漸漸被自責、後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對這樣的校長,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頭來。所以,最後學生認錯了,根本用不著校長明說他的不對或是去批判他,而是由學生自己去視察自我,完成一次自我教育。

在這個故事裡,陶行知校長從“學生用泥塊打人”這件事情中抓住了教育點,並且由頭到尾都沒有讓那位學生感覺到有被教育的痕跡,校長的語氣非常平和,敦敦教導,學生被感化!

請不要忽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教育

03

所以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當您看到孩子的不完美,發現孩子的缺點或問題時,您是抓住了教育點引導孩子思考,幫助他完成自我教育,還是抓住機會發脾氣呢?

有句話說,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當面臨孩子的問題時,一些家長往往先是大發脾氣,再試圖跟孩子講道理。

這種處理模式就已經是在營造一種不愉快的氛圍,甚至是挑起了孩子的情緒,當家長再來教育孩子時,孩子已經在心裡有了牴觸的感受。這樣一來,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而且,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因為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心裡去,他內心的能量都集中在應對家長的脾氣,戰戰兢兢的,即使是口頭上答應了,內心裡還是不服氣!

事實上,人一生氣,理智就下降,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行為可能就有偏差,這樣又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

尤其,當家長衝著孩子發脾氣時,很可能會說出很難聽的話,這種語言對孩子的殺傷力非比尋常,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

如果孩子常常生活在一個家人愛發脾氣、傳遞壞情緒的氛圍中,他的精神就活在被虐待中,這不僅會泯滅孩子的靈性,還會讓孩子常常有委屈感,無形中父母在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請不要忽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教育

04

再者,如果一個孩子在犯錯時,我們的老師或家長急於幫助他糾正這個錯誤,一開始就對此大為生氣,或是給孩子十分嚴厲的臉色看,那麼孩子一看你這架勢就知道自己將要被教育,他就那樣頭低頭的聽著你的一番教訓……即使最後他被訓得心服口服了,然而他的自我認識與自我完善的能力卻會遲鈍起來!

因為他可能會產生這樣一種想法:我應成為怎樣的人,應做些什麼事,我做錯了也不要緊,大人會替我考慮的,我只需要等待建議和指示就行了……

這個不良循環的結果是,孩子下一次犯類似的錯誤,父母繼續下一次教育他,孩子就這樣依賴著父母或老師對他的教育。

所以,衝孩子脾氣這種情況下的教育,效果並不顯著,難以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能夠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思考,並轉化為孩子的自我教育,這種自我教育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啟發和激勵著他的一生!

所以,建議家長可以向陶行知校長學習,在教育孩子時,儘可能不讓孩子知道或感覺到你正在對他進行教育。

這裡或許會有人說,陶行知是教育家,我們一般家長學不來,其實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問題或錯誤時,先把我們的心態放平和,不生氣;心態平和了,你就有理智了,就會知道如何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同時,陶行知校長還善於找出事情的正面動機,理解孩子,和孩子共情,這種教育效果遠遠勝過我們對孩子大發雷霆教訓一頓!

請不要忽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教育

更重要的一點是,陶行知校長藉助這個事情的教育環境和條件,希望達到的教育目的和效果,是通過學生自己的內化去真正實現,所謂“內化”實際就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自我教育是指人通過認識自己、要求自己、調控自己和評價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這種對孩子成才、成人起重大作用的“自我教育”,卻一直被人們忽視。

對此,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早就有這樣一段精闢的見解:

教育第一位的和最顯著的效果表現在一個人開始思考他是怎樣一個人,開始深究這樣一個問題,即在我身上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如果不能引導一個人視察自己,思索自己的命運,最巧妙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也是徒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