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扶貧行記之三——新河縣的葡萄園

自碧桂園啟動與全國13縣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結對幫扶後,碧桂園扶貧人正在扶貧一線馬不停蹄。一起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到河北省新河縣,看看新河縣的葡萄園。

碧桂園的扶貧工作節奏是這樣的:前一天還在討論去哪個縣扶貧,第二天就已經收拾好行囊趕往扶貧縣了。

碧桂園扶貧行記之三——新河縣的葡萄園

行車新河縣途中

河北省新河縣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早在西漢初年就已置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而這座全國千年古縣,卻是國定貧困縣,現共有貧困村76個,貧困戶人口總戶數為2386戶,共4346人。

燕趙之地也有國定貧困縣?帶著幾般疑慮,我踏入了河北這個二十多年來還從未涉足的省份。

碧桂園扶貧行記之三——新河縣的葡萄園

申家莊村的舊房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驅車前往新河縣。從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出發到新河共100多公里路程,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著,道路兩邊的白楊樹挺拔而立,陽光灑下,把綠油油的葉子照得透亮。一個多小時車程後,我們抵達新河縣政府,與有關人員瞭解情況。

據新河縣領導介紹,這裡的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的比例最高,再加上沒有大的項目帶動周邊整體脫貧,龍頭企業少,產業扶持力度弱等,造成了如今貧困的局面。

碧桂園扶貧行記之三——新河縣的葡萄園

申家莊村的新房

西流鄉申家莊村是新河縣管轄下貧困戶較多的地方之一,我們在村裡走訪了幾戶貧困人家,多是因病致貧、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60多歲的王大娘因病不能說話,腿腳也不靈便,膝下有兩個女兒,但出嫁較遠無法照看老人,平時只有老伴一人照顧;史大爺今年已經70多歲了,老人一人獨居,在一次腦溢血後,喪失了勞動能力,我們去時,恰逢政府正在給他蓋一座新的磚瓦房,暫時借住在鄰居家的史大爺,不久後就能搬進新房了。

碧桂園扶貧行記之三——新河縣的葡萄園

陽光正好

這樣的舊房改造和新房修建在村裡隨處可見,我們走在村子裡,老舊的房子外牆都刷成了整潔的白色,村中道路硬化也基本完成,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只是行人中鮮有年輕人出現。據村長介紹,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這裡無法承載年輕人的夢想,很少有人願意再回到這座小村莊來,留下的就只有這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因此想通過技能培訓脫貧,在這裡有些困難。

看來如何吸引年輕人回來,讓村落不再“空心”,已經成為中國鄉村的普遍問題。

碧桂園扶貧行記之三——新河縣的葡萄園

扶貧隊伍考察中

申家莊村最大的產業,大概就數葡萄種植產業了。華北平原上日照充足,土層深厚,葡萄栽培歷史悠久,當地已經成立葡萄種植示範區,以申家莊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全鄉發展葡萄種植2000餘畝。這裡的特色品種“玫瑰香”,雖然顆粒不大,但卻有著玫瑰花瓣一樣的芳香,是鮮食、釀酒、制汁的優選品種。我們去時還不是葡萄成熟的時節,走在葡萄園裡望去,滿眼都是綠色。聽村長說,再過兩三個月,等葡萄熟了,村外的路邊,經銷商就會開車排著隊來收葡萄。

碧桂園扶貧行記之三——新河縣的葡萄園

葡萄種植示範區

除了葡萄產業,食用菌培育也是當地適合大力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在離申家莊村不遠的東董村,有一當地致富帶頭人成立的眾樂種植專業合作社,便是發展以食用菌育種、生產為主的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目前以種植靈芝及羊肚菌為主,但產品瞄準中高端市場,銷路和銷量均不算大,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小範圍帶動周邊貧困戶勞動力就業。

碧桂園扶貧行記之三——新河縣的葡萄園

食用菌培育基地

北方的夏天天黑較晚,一天的考察結束,天空還是沒有絲毫暗淡的意思。五月正是槐花開放的季節,幾顆高大的洋槐樹上掛滿了白色的花串,空氣裡瀰漫著的滿是槐花的清香,吸一口氣沁人心脾。扶貧之路且長,只願最終的結果也如這槐花一般帶著芬芳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