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模式提醒我們:如何才能摘掉「足球欠已開發國家」的帽子

冰島隊在世界盃上逼平阿根廷隊的戰術方案很有喜感:球給你們玩,但不要在我禁區裡面玩。

冰島隊員在世界盃外的職場履歷也很有喜感:主帥哈德格里姆松是名牙醫,主力右邊鋒格維茲蒙松是一名優秀的CS玩家,中場(隊長)貢納爾松是一名手球運動員,中場西於爾茲松是房地產公司老闆,中後衛奧德納松是美國阿德爾菲大學攻讀企業管理碩士的學生,後衛賽瓦爾松則是一位鹽場工人。

冰島模式提醒我們:如何才能摘掉“足球欠發達國家”的帽子

而34歲的冰島門將哈爾多松則是一位導演。當場,他撲出了梅西的點球,一戰成名天下知。我想,他一定是在賽前將梅球王的射門動作剪輯成了一幀幀的慢鏡頭加以研究。

冰島模式提醒我們:如何才能摘掉“足球欠發達國家”的帽子

繼2016年法國歐洲盃殺入八強後,冰島人在世界盃上奇蹟續杯。而我的朋友則點評說:“場下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於是很應景的,我在賽後讀到了一篇有關冰島足球的報道:冰島20年來在足球領域孜孜不倦的耕耘。

他們不僅在基礎設施上花費重金投入建設,同時在青訓的培養方面也是盡心盡力。用了十年時間,冰島已經擁有179個標準足球場和128個小型足球場,大約相當於每250人就有一塊足球場地。

一群高水平的基層教練也得以讓冰島的足球根深蒂固。按冰島全國人口33萬來算,平均400個冰島人就有一位歐足聯B級以上教練證書獲得者。因此,冰島雖然地廣人稀,但參與足球的人數比例卻異常驚人。數據顯示,該國註冊球員人數達到了2.15萬人,相當於6.5%的人口都是註冊球員。

冰島模式提醒我們:如何才能摘掉“足球欠發達國家”的帽子

這又印證了我一貫的想法:中國雖有13億人口,但這並不等同於足球人口。

前些天我去大連採訪2002年韓日世界盃參賽門將安琦,我們同樣聊到了中國足球人口不能跟中國人口劃等號的問題。他說:“現在講究大數據分析。如果中國孩子都不去踢球,那麼中國足球人口不還是等於零嗎?”

國家隊主帥裡皮去年在接受意大利媒體採訪時,也有一段與此話題相關的、值得玩味的講話:“中國有十幾億人口,你能想象有多少數量的孩子可以培養,但你必須要修建足球場,以及培養青少年教練、基礎訓練設施等。中國必須要明白,即使使勁砸錢買人也不會讓足球變得強大,要培養孩子們踢球,而不是隻打乒乓球,否則不會成為足球的巨人。”

冰島模式提醒我們:如何才能摘掉“足球欠發達國家”的帽子

裡皮針對的並不是乒乓球項目,而是中國足球人口。他深刻地意識到:中國足球不行的根本問題,是中國足球人口基本盤過窄。中國足球只有像乒乓球項目一樣,提供更多讓孩子們接觸到該項目的可能性,才能更好地發展這項運動,摘掉“足球欠發達國家”的貧困帽子。

我的公司有一溜乒乓球檯,如果想打球,下班時間隨時可以去。但我同事下班時間如想要約場足球賽,則要三五拼車去很遠的一塊場地。我常聽同事們一早就開始預約場地和球友,並承諾負責接送,溝通和約賽成本巨大。

我一位朋友在律所工作。公司裡也安置了一張乒乓球檯,我偶爾去他公司打球。公司窗外,是一塊人工足球場。他告訴我:“租場地費用為兩小時五百塊。加上買水的錢,一場球踢下來,每人要花去將近一百塊。

冰島模式提醒我們:如何才能摘掉“足球欠發達國家”的帽子

此前有報道稱,中國足球人口僅為25000人,而記錄在冊的職業球員只有8000人。《紐約時報》在報道中國足球時曾評論:足球運動只有強大的人口基礎和符合職業化規範的聯賽,才能確保金字塔頂端的國家隊獲得好的成績。

因此,我們不能總是拿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去套搬冰島足球——認為33萬人口的冰島都能把足球發展起來,我們13億人口何愁大業不成。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從綠茵地的一草一木培育起,暫時不要去幻想世界盃的垂青。今年我們多投入建設免費或是平價的足球場,培育一千個中國足球少年,明年我們讓一萬個中國足球少年自由出入於校園球場。後年,我們攢一個十萬青少年的足球精英賽。

只有我們耐得住寂寞,夯實足球金字塔底座,持之以恆孵化中國足球人口,我們才不會始終出產中國職業足球噴子而不出品中國職業足球孩子。

正如跨行種櫻桃的安琦所言:“從事櫻桃種植和從事足球培訓都需要耐心,別總想著一下子就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