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田華胥鎮及臨潼驪山一帶,伏羲女媧的結合,人類得生存和繁衍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這是南宋詞人姜夔所寫《踏莎行﹒江上感夢而作》上闋。這是一首抒寫思婦閨怨的豔詞。作者將戀人夢中相會寫得情深深、意綿綿,淋漓盡致,感人至深。但是,一對難分難捨的痴戀之人在夢中久別重逢,地點在哪裡呢?

《中國歷史大辭典》赫然載明:“華胥為上古國名”。《陝西通志》指出:“羲母陵在縣北35裡”。《藍田縣誌》記載:“藍田有華胥陵,尊盧氏陵、女媧氏谷遺址,史稱三皇舊居。”即今天的陝西省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附近。

孟巖村的村民說,農業合作化時期,華胥陵的祭壇被拆毀了。祭祀用的一口大鐘也在大鍊鋼鐵的年代被砸碎鍊鋼了。在華胥陵的東邊,原有一座三皇廟,後來屢遭毀壞,不見蹤影了。1980年前後,華胥陵的主體還未被徹底破壞,高大的陵冢橫臥在村莊當中。由於無人問津,更無人管理,村民們建房墊莊基地,逐漸把陵冢的封土剷掉了不少。


如今,北依驪山,南望灞河的孟巖村,殘留的華胥陵,僅是高約20m、周長約200m的黃土平臺之上的一個小土丘。就是這個小土丘,掩藏著華胥古國的隱秘,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緊靠孟巖村西邊的華胥溝和華胥窯,現存的地貌特徵與《藍田縣誌》中所記載的華胥渚十分吻合。

不知何年何月,就有了此地是華胥氏懷孕後棲息之地的民間傳說。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華胥氏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傑出女首領,其主要居住生活地,在藍田華胥鎮及臨潼驪山一帶;由於伏羲女媧的結合,才使人類得以生存和繁衍,因此,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祖根;羲母陵位於陝西省藍田縣的華胥鎮,華胥鎮因境內有羲母陵、華胥氏曾在這裡建立了華夏大地上第一個母系氏族部落而得名;

2012年3月1日,即農曆二月初二,全球華人在華胥陵舉行了恭祭華胥氏大典,來自海內外的3000多名代表及周邊村民共計近萬人參加了盛典,一股來自於民間的力量正簇擁推動著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


自駕線路:開始走西安北站,從西安北站到元朔路,行駛1.5公里,右轉,進入元朔路,行駛730米,左轉,進入明光路,行駛470米,右轉,從明光路到朱宏路立交,行駛740米,靠右前方行駛,進入朱宏路立交,行駛190米,請直行,進入機場專用高速,行駛720米,靠右前方行駛,進入漢城立交,行駛1.0公里,靠左前方行駛,進入西安繞城高速,行駛20.2公里,接下一頁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田王立交,行駛320米,靠左前方行駛,進入滬陝高速,行駛16.1公里,靠右前方行駛,從滬陝高速到S101,行駛2.2公里,右轉,進入S101,行駛3.4公里,右轉,進入華羊環線,行駛210米,左轉,從華羊環線到華胥陵,行駛240米,到終點華胥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