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定位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 全力打造「四張名片」

「热点」定位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全力打造“四张名片”

中共德陽市委八屆七次全會,結合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對德陽未來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路徑抓手進行了系統謀劃和部署,也對德陽的發展定位、實施路徑、工作舉措等進行了再謀劃。

全會提出了新的戰略定位——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德陽接下來要怎麼幹?《中共德陽市委關於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給出了明確的方向和路徑。

「热点」定位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全力打造“四张名片”

關鍵詞

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將綿陽、德陽、樂山3個環成都經濟圈中心城市,與川南經濟區的宜賓、瀘州和川東北經濟區的南充、達州一道確定為全省7個區域中心城市,明確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力爭通過幾年時間,在全省形成2至3個經濟總量達3000到5000億元的城市。

立足環成都經濟圈區域中心城市的現實基礎,德陽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有實力、有條件。

從經濟總量看,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接近2000億元,居7個區域中心城市第二。

從產業支撐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378戶,主營業務收入達3397.3億元,均居7個區域中心城市第一。

從發展質量看,人均GDP、工業利潤均居7個區域中心城市第一,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居第二和第一。

綜合各方面意見,《決定》提出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這既是對省委要求的堅定貫徹,也是對歷屆市委、市政府發展定位的延續提升,更是基於現實條件的戰略選擇。

關鍵詞

四張名片

《決定》著眼為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這個戰略定位提供有力支撐,對市第八次黨代會以來確立的“四張名片”進行了豐富完善,提出奮力打造裝備智造之都、改革開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麗幸福家園。

「热点」定位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全力打造“四张名片”

裝備智造之都,是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的產業支撐。德陽是國家“三線建設”重點佈局的重大裝備製造城市,裝備製造已成為德陽最大的產業優勢,發電設備產量世界第一,石油鑽機出口全國第一,神舟系列飛船、各戰鬥機型、大飛機、深海潛水器等都有“德陽造”。為了更好發揮裝備製造優勢,順應智能製造趨勢,《決定》將“世界智造之都”修改為“裝備智造之都”。

改革開放高地,是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的關鍵之舉。德陽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策源地之一,從不缺乏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創新精神。開放也是改革。當前,“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正在從“引進來”為主向“引進來”“走出去”並重轉變,從東部沿海開放為主向全方位擴大開放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把改革開放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因此,《決定》提出打造“改革開放高地”。

「热点」定位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全力打造“四张名片”

古蜀文化名城,是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的精神內核。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生命力和競爭力不僅看經濟規模,還要看歷史積澱所體現的個性和特色。相對於其他市州,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化是德陽最大的特色,傳承好、保護好、弘揚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的職責。《決定》著眼留住城市文脈、彰顯城市品格、凝聚城市精神,將“國際文化名城”修改為“古蜀文化名城”。

美麗幸福家園,是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的價值追求。德陽是400萬德陽人民共同的家園,建設美麗城市、創造幸福生活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從吃飽穿暖等基本生存需求轉向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等,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決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角度,提出建設“美麗幸福家園”。

讓新聞觸動心靈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