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如果能重來,我們還是會分手

最近,奶茶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了,一下子刷爆了各個平臺,較之前的《前任3》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過的人都在說:後來的我們,怎麼樣了?

《後來的我們》:如果能重來,我們還是會分手

電影是不是真的好看?看豆瓣上的評分已經降到5.9分。

很多人看這部影片,不是因為影片本身,而是為了情懷。

涉及到前任題材的電影,每個人都有很多話要說。

而另一方面,奶茶劉若英本身也是一種情懷。

就像“欠XXX一張電影票”“欠XXX一張門票”一樣,被打上了烙印的人或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來為他買單。

我向來對於這類題材的影片不是很感冒,但出於對奶茶的某種情懷,我依舊去看了。

看完以後只能說,這張價值40元的票,很不划算。

奶茶還是好好唱歌演戲吧,不要再來拉低國內電影的口碑了。

《後來的我們》:如果能重來,我們還是會分手

《後來的我們》說的是一個十分老套的故事。

分手多年後的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相遇了。因為航班延誤,而去酒店開房。兩個人在一起回憶過去。

從他們的回憶中,我們看到“北漂”青年林見清和方小曉,在火車上相遇,因都懷揣著“要在北京立足”的想法,倆人開始惺惺相惜。

小曉想嫁個有房的北京人,在北京紮根。

見清想成為遊戲開發師,靠自己的能力在北京立足。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身邊一起打拼的朋友,最後都熬不下去,放棄夢想,選擇回家。

只有小曉和見清還在硬撐著。

他們在幾平米的群居隔斷屋裡吃著泡麵,喊著一切都會有的。

可還等不及實現,兩人卻漸行漸遠,最後還是分開了。

《後來的我們》:如果能重來,我們還是會分手

重逢以後,見清問小曉:“如果當時我們沒有分手,會怎麼樣?”

小曉說:“那我們後面也會分手。”

見清又問:“如果當時你沒走……”

小曉說:“如果當時你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

小曉說:“可是沒有如果……”

愛而不得。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在上演戀愛和分手。再相愛的人,都可能面臨分手,兩個人在一起,只有愛情是遠遠不夠的。

看不到明天的生活,長時間的貧困,讓見清和小曉變得很疲憊,兩個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

再深的感情也經不起消耗。

所以在吃完一半的麵條後,小曉走了,只留下一句再見。

分手的時候,才知道任何話語都是多餘的,只要果斷轉身,就夠了。

《後來的我們》:如果能重來,我們還是會分手

即使分開多年,小曉依舊愛著見清,卻再也不會和他在一起。

見清以為只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他和小曉就會幸福。

而小曉真正要的不是房子,而是一個依靠,一個家。

幸福從來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小曉說:“I miss you。”

見清說:“我也想你。”

小曉又說:“我是說,我錯過你。”

就算重逢,見清依舊不能理解小曉。就像他認為小曉要的是房子一樣。

《後來的我們》:如果能重來,我們還是會分手

說實話,這個故事並不能讓我流淚。

我甚至在想,像見清這樣的人,如果不是由井柏然來扮演,而是化身成真實存在的普通人,是不是會有很多人來罵他是渣男?

影片中,最讓我介意的是,多年以後,見清已經有妻兒,可是他卻和前任開一間房。當見清的妻女發來視頻時,小曉要狼狽的在房間裡躲鏡頭。

微博上有一句關於前任的話,我特別贊同:好的前任就應該像死了一樣。

就算曾經立下海誓山盟,此生不換,分手以後就要形同陌路,相忘江湖。

忘不掉前任,就不要找現任。

而電影中,分手以後,各自重新開始的兩個人,卻在見面以後,依舊說著愛。

如果再重逢,兩人依舊還是單身,那他們做的一切都可以被理解是愛情。可是見清已經有了家室,卻依舊對小曉念念不忘,他這不是專情,而是披著愛情的幌子做著人渣的事。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見清拉著小曉的手在酒店跑的時候,被熟人看到,尷尬的把手縮回去。

見清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卻偏偏還要去做。即便這有可能傷害另一個在家等待他的女人。

《後來的我們》:如果能重來,我們還是會分手

張愛玲說: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玫瑰還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是不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當初倆人沒有分手,現在會變成什麼樣?

見清:“如果我們結婚了呢?”

小曉:“那現在早就離了。”

見清:“如果當時我們住進大房子。”

小曉:“那你早就有幾個小三了。”

如果他們結婚了,小曉也終將不是見清心中的白月光。

如果能重來,小曉還是會選擇和見清分手。

《後來的我們》:如果能重來,我們還是會分手

後來的我們,有了房子,卻再也找不回那時候的愛情。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也沒有那麼多如果。

錯過那個人,就錯過了吧,餘生尚可期,你會遇到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