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上映後就是一部註定引發爭議的作品?

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上映後就是一部註定引發爭議的作品。談不上覆雜的復仇主線串聯起了各有所指的謎面,擁有著大量的歷史指涉和對它們的解構與重塑,需要觀眾自行開腦洞來解開,而我則是選擇將它當做一個夢境來進行觀看。

《邪不壓正》上映後就是一部註定引發爭議的作品?

《邪不壓正》說起來其實是個非常簡單的故事,沒有人會看不懂,裡面充滿了各種美好的意象,特別特別美好的意象,這些意象充盈著美與力量,青春,生命的希望,生活的荒唐,都由一個個畫面直接傳達給你,需要你去感受,而不是解釋。這是文字永遠無法直接給你的。文字給讀者的感受,需要讀者每個人依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進行再加工,這樣就沒辦法跳出自己的想象力侷限。如果不是藝術家,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其實是無法想象人們沒有見過的畫面。而觀賞《邪不壓正》的過程,更像是直接跑到另一個人大腦裡,夢裡去看,全不是你的東西,所以更有意思,這些意向充滿力量,會以一幅幅畫面一樣留在人們的心底。

《邪不壓正》上映後就是一部註定引發爭議的作品?

用一句大家可能都聽膩了的話來說,就是姜文至始至終其實只拍過一部電影,那就是姜文電影。它凌厲的剪輯和緊湊的臺詞,自成一派;它童心未泯,玩世不恭的表達,總是出人意料;它肆意揮灑,全靠直覺的情緒,又極具感染力。這對於姜文來說,一成百成,一敗百百。所以,對於姜文電影,只有喜歡和不喜歡,沒有好壞之分。好這口的,就是喜歡;不好這口的,就是不喜歡。一了百了,沒法猶豫。

《邪不壓正》上映後就是一部註定引發爭議的作品?

作為“北洋三部曲”的終結篇,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再到這部《邪不壓正》,儘管這三部電影主題不一、風格各異,而在我看來,都有著極為相似的情感模式:無論是《讓子彈飛》裡的花姐和縣長夫人,還是《一步之遙》裡的武六和完顏英,以及這部《邪不壓正》裡的關巧紅和唐鳳儀,她們與各個男主角構成的的情感三角,說到底,都是白玫瑰與紅玫瑰的故事。

《邪不壓正》上映後就是一部註定引發爭議的作品?

《邪不壓正》的褒貶不一併不見得是壞事,和那些一邊倒的好評的電影相比,褒貶不一、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具有更大的討論意義,每看一遍都可能會有新的發現,每看一遍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正是《邪不壓正》安排一個影評人角色的初衷,潘公公只知道對一部電影打好評或差評,卻寫不出第六個字。和打好評或差評相比,回味電影的內容難道不更是觀影的樂趣所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