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港股!——資本僵局下手遊公司的上岸新趨勢

想要了解更多的遊戲資訊 一定要關注遊戲陀螺!

文 | 遊戲陀螺 三唐

導語:

今年或將迎來一波遊戲公司赴港股上市潮。

僵局之下,赴港已成趨勢

大概在三年前,遊戲行業走“下坡路”就喊聲風起,遊戲公司強悍的“槓桿”能力開始遭到各方質疑。

映射到資本市場上,這兩年從證監會過會的公司也越來越難,能夠“上岸”的遊戲公司更多是依賴於單一產品的創收,營收與收益率被反覆推敲。

過去一年,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內地上市的遊戲公司更是寥寥無幾,從申報進度看,今年2月份至今,撤回IPO材料的企業更是高達38家。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最近一週,資本市場相繼披露的多家遊戲企業擬港股IPO信息也格外注目。

其中包括了在端遊、手遊深耕多年的多益網絡,從頁遊時代就頗具影響力的第七大道,新興的第三方移動營銷平臺匯量科技。除此之外,還有上兩個月提交IPO申請擅長SLG遊戲研發的指尖悅動(3K遊戲),以及靠休閒手遊起家的的樂逗遊戲。(指尖悅動和第七大道已通過上市聆訊,據悉第七大道也將於7月18正式在港上市。)

“高利潤、低成長”遊戲企業的艱難上市路

眾所周知,遊戲行業在市場眼中,一直以來都是高利潤、低成長性產業。

因而對於遊戲公司來說,每到上市就像攻略一個極難的副本。橫在面前的障礙有許多,比如公司產品版權風險、依賴單一產品風險、產品運營風險、新品未能如期獲取版號批文影響公司後續運營等諸多問題。

近兩年隨著遊戲產業的日漸成熟,市場方面稍微有點回暖。據GNG&GPC提供的數據統計,去年國內遊戲上市企業總數上升至185家,其中A股上市遊戲企業151家,佔81.6%;港股上市遊戲企業26家,佔14.1%;美股上市遊戲企業8家,佔4.3%。

是港股!——資本僵局下手遊公司的上岸新趨勢

根據GNG&GPC提供數據統計

國內遊戲上市企業數量相較於2016年有著較為顯著的提升,近些年陸續有遊戲企業從美股退市,繼而轉戰國內A股市場或港股,其中包括了知名老牌遊戲企業盛大遊戲、完美世界、巨人網絡等。然而隨著國內A股上市標準收緊,不少遊戲公司折戟A股上市路。

近期提交港股IPO申請的多益網絡也曾謀求A股上市,然不得其門而入,只能重新將目標瞄準港股。據瞭解,匯量科技去年也曾謀求A股上市的籌備工作,不過至今未有新的進展。

除了受國內上市門檻變高影響,港股愈發受青睞與其上市政策方面的改革不無關係,港交所最新修訂的《上市規則》於今年4月30日正式生效,其中改革條目就包括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資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

對於互聯網科技公司而言,港股允許“同股不同權”制度是個極大的利好政策,受益於該政策,企業的創業者在公司上市之後可以避免股權出現較大程度的稀釋從而導致逐漸對企業喪失控制權。小米董事長雷軍則表示,“同股不同權”充分認可了創始人在高科技企業和創新企業的價值,此項改革將會促進互聯網企業尤其科技創新類企業赴港上市。

過去騰訊在擇選美股或港股上市時,最終選擇香港上市主要原因之一則是認為香港更接近於本土市場,從語言、文化以及用戶層面瞭解比起在美上市均有著較大的優勢,對於國內互聯網科技公司而言,其價值體現會更為真實。

赴港IPO企業淨利潤2億以上,依賴單一產品創收問題依然明顯

據瞭解,除了上半年已經提交招股書的幾家企業之外,後續將還有一些遊戲公司將赴港IPO。

而在上半年披露的五家向港股遞交招股書的相關遊戲企業中,通過統計可以看出各家總營收多數集中在10億以上量級,淨利潤2億以上,就營收來看,不少遊戲公司相較2016年同比增長開始較為平緩,同比增長均不超過30%。

是港股!——資本僵局下手遊公司的上岸新趨勢

2018年上半年提交港股IPO申請的相關遊戲企業

在上述五家赴港IPO的遊戲企業中,除了匯量科技,其餘四家主營業務均為遊戲研發/發行,與許多遊戲公司相似,它們亦存在面臨著收入來源產品單一的問題,比如多益近幾年的營收大部分是來源於旗下《神武》系列品牌的遊戲,佔總收入超過90%。而第七大道的收入更多是來源於《神曲》、《彈彈堂》系列遊戲,佔總收入的60%以上。

遊戲收入來源單一,且難以保證後續新品持續成功帶來穩定收入,一直以來都是遊戲公司上市的最大障礙,也是被市場人士所詬病最多的地方。即便是體量大如騰訊、網易,每一年也需要大量的試錯產品,從中僅有少量優質產品可以取得市場上的成功。

而為應對收入產品單一風險問題,今年以來許多遊戲公司也紛紛採取了幾個方面的戰略轉變:

(1)拓展自研品類

如以代理休閒遊戲起家的樂逗遊戲,一方面拓寬代理品類,除了擅長的休閒類遊戲,還代理了生存、策略、體育、MMORPG等多款其它類型遊戲,並且從自研項目來,相較於過去也略有提升。

是港股!——資本僵局下手遊公司的上岸新趨勢

樂逗遊戲新品計劃

而根據多益網絡招股書顯示,目前多益有20款遊戲正在研發/測試中,其中有六款預計2018年推出,除了MMORPG類型,還有SLG、沙盒RPG、二次元戰鬥及動作冒險類遊戲。

根據廣州一些遊戲從業者反饋,由於買量及發行策略方面的原因,以往許多廣州公司都是在單一品類不斷的深耕,很少去做完全不相關的領域,比如做傳統頁遊或者頁轉手的遊戲公司很少去觸碰獨立遊戲。而今隨著市場的變化,一些原本十分謹慎的公司已經開始放開過往的思維桎梏,嘗試朝相對陌生的領域去接洽,包括獨立遊戲、女性向遊戲或者直接將目標轉向海外市場。

(2)持續佈局出海全球化

去年到現在出海市場較為明顯的變化則是大廠入局,並且收入佔比開始出現躍升。對於在港股IPO的遊戲企業而言,由於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流出入不受限制,而且受香港稅率較低等原因。企業在香港上市,將有助於內地企業在港建立國際化運作平臺,更好的施行“全球化”戰略。

如近幾年發展態勢良好的匯量科技,其當下主要收入雖然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大中華地區,但是從近兩年收入數據比較來看,海外的收入出現了較大的增長,相對的大中華地區的收入則出現了下滑趨勢。

根據招股書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匯量科技來自大中華地區、美洲、東南亞及歐洲的廣告主分別佔Mobvista移動廣告解決方案收入總額的44.9%、19.8%、9.4%及6.6%。相較2016年,大中華地區的收入呈現下降趨勢,去年佔比為50.6%;海外地區收入出現較大增長,最大增長來自於東南亞地區,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5.8%上升到去年的9.4%。

是港股!——資本僵局下手遊公司的上岸新趨勢

根據匯量科技戰略佈局顯示,未來全球化也將作為公司的核心戰略之一,因而對於它來說,港股上市無疑是首選之地。

(3)通過深度合作或併購打造完善的產業鏈生態閉環

打造生態鏈閉環是近來許多中大型廠商主要的戰略方向之一,目前主要集中在完善買量業務、研發業務以及發行平臺的合作投資佈局。當然隨著遊戲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企業走向海外市場,但是相對於熟悉的國內市場來說,海外多數遊戲市場並不為國內大多數人所瞭解,比如中東、南美等地區。

因而尋求深度的海外合作也是許多廠商未來的戰略的目標之一,比如尋找擅長各地區發行策略的海外發行商合作,針對於現有的產品做出海深度的發行本地化策略。第七大道官方則表示,透過第三方的深度合作進行產品的海外營銷和本地化比自主發行將更具成本效益。

是港股!——資本僵局下手遊公司的上岸新趨勢

阿拉伯語版本的遊戲

兩極化嚴重的遊戲市場,背後的焦慮愈演愈烈

即便是再完善的產業鏈佈局,也不能完全保證企業不出現產品斷檔的局面,如今好產品難得,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強,成本不斷攀高。市場頭部產品搶佔了絕大多數的流量資源,中小廠商所分得的利潤越來越薄,遊戲市場早已呈現嚴重的兩極化局面。

根據伽馬數據所選取的頭部38家上市遊戲企業中,2016年遊戲營收大於100億的企業有2家,為騰訊和網易,營收在50-100億的企業為零出現了斷層;遊戲收入在20-50億的有9家,佔比23.7%;遊戲收入在10-20億有6家,佔比15.8%;遊戲收入在3-10億有21家,佔比55.2%。另外,在頭部的上市企業中,擁有海外收入的企業總共30家,佔比高達78.9%。

而據伽馬數據2017年發佈的最新數據則顯示,港股上市遊戲企業有82.6%涉及出海業務,出海儼然成為如今遊戲公司重要戰略方向之一。

隨著A股上市審核標準日漸嚴格,對於中下層的遊戲公司來說,雖然目前港股IPO政策稍許放寬,但是遊戲企業收入的不穩定性,以及未來遊戲行業或將面臨的產品創新升級需求也將給遊戲公司帶來較大的挑戰,而今許多遊戲公司趕著“上岸”部分原因也是由於對未來長遠發展的焦慮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