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美到哭的地質奇觀,哪個離你家最近?


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地處連綿起伏的大興安嶺山脈中段,總面積約3653.21平方公里,以火山遺蹟、溫泉地貌、花崗岩地貌、高山湖泊及高原曲流河地貌為主要特徵,是探索蒙古高原隆升機制以及研究中國北方地質環境演化的一部地學百科全書。

新疆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東北部,面積2337.9平方公里,以獨特的阿爾泰山花崗岩地貌、峽谷地貌、世界級偉晶岩型稀有金屬礦床遺蹟和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遺蹟為主要景觀,是探究中亞造山帶地質演化奧秘的一把“金鑰匙”。

喀喇崑崙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脈,卻應是最美的山脈。世界上極高的雪峰和最長的冰川高度密集於此。要想欣賞喀喇崑崙的壯美,去克勒青河谷看看吧,一條河谷集中瞭如此豐富的美景,實屬罕見。

阿拉善流沙、戈壁廣佈,是乾旱荒漠高原,自古以“駝鄉”著稱,因為有了駱駝,浩瀚的荒漠不再是苦海無邊,絲綢之路上飛揚起了各國商賈的笑聲。駱隊在沙漠上緩步前進,撒下聲聲清脆駝鈴。阿拉善雙峰駝用強壯的身軀鑄就了阿拉善從古至今的文明史,沒有它們,人類與戈壁荒漠的關係就無從談起。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地處大興安嶺山脈、燕山山脈、渾善達克沙地三大地貌的結合部。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由第四紀冰川遺蹟、花崗岩地貌、臺槽構造縫合線、高原湖泊、河流、火山地貌、沙漠、草原、溫泉及高原溼地等遺蹟或景觀組成的綜合型世界地質公園。


沙漠、戈壁、雅丹、彩丘,這些由風神塑造的傑作,沉默地矗立在中國西北這塊季風吹拂不到的土地上。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大西北是貧窮和荒涼的代名詞,而伴隨著觀念的變遷,這些天地間的壯美正進入人們的視野,這片景觀的富礦正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延慶國家地質公園所在的位置曾是距今約18.5億至8億年之間的濱海和淺海,在那個時間內,這裡沉積了厚達數千米的以碳酸鹽巖為主的海相沉積岩層。這些巨厚的岩層在燕山運動時期被掀起、發生斷裂、變形和扭轉(如圖中遠處陡立起來的沉積岩層),在造山運動的間隙,這裡又發生了長時間的流水侵蝕和沖積,圖中近景的巨大礫石岩層就是當年海岸帶沖積的結果。

與黃山、九華山一樣,天柱山屬於花崗岩山嶽型地貌,1.28億年前形成的岩石,因地殼運動而上升出露地表,又因岩石節理髮育,被風化剝蝕形成各種奇特的花崗岩景觀。圖中那原本完整的一塊巨巖,被切蝕後,如鵲橋橫空,成為天柱一絕。


雁蕩山主要有靈峰、靈巖、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八大景區,有500多處景點。素以獨特的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和凝翠碧潭揚名海內外,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史稱“東南第一山”。

上圖為福建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內的太姥山,在文學界有個爭議:有專家經過實地遊覽考證認為,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描述的天姥山,其原型實際是太姥山。到底如何?已難以考證了,不妨親身體驗一下,也許能找到“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的景象。

霞光中,一片壯美的石林在綠蔭叢中拔地而起。這便是著名的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在長達兩億多年的時間裡,各種特殊的條件匯聚於此,雕刻出分佈總面積達400平方公里的磅礴石林區,擁有十幾片形態各異的石林,由此,這裡也有著“世界石林博物館”的美譽。


分佈在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的地表陷坑,像是從很深的地下拔地而起,寬度和深度高達數十米甚至數百米,周圍都是陡直的絕壁。這些由大型洞穴崩塌而成的塌陷漏斗,就是天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