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跨越「千山」會老友

夏日炎炎,習近平主席即將告別熱情的“沙漠中的花朵”——阿聯酋,前往擁有“千丘之國”美譽的盧旺達展開國事訪問。首次出訪盧旺達的習近平在7月21日抵達盧旺達的前夕,在盧旺達《新時代報》發表題為《中盧友誼情比山高》的署名文章,向盧旺達傳遞出了對此行的期待。

命運共相通,惺惺互相惜。習近平說:“‘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中盧兩國雖然相距遙遠,國家大小、制度、文化不盡相同,但兩國人民有著深厚傳統友誼。中盧在歷史上都曾遭受深重災難,因此都倍加珍惜當前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的局面,都為自己取得的發展成就感到自豪。”中國與盧旺達雖非近鄰,但是卻擁有相似的命運——都曾飽受戰火的侵襲,都曾付出血與淚重大代價才換來今日的和平與發展,這種相似讓中盧兩國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那是對和平發展的嚮往。中盧自1971年建交以來,始終堅持“真誠友好、平等相待”,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全方面、多層次的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並取得長足發展:中國成為盧旺達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中國援建的阿馬霍羅國家體育場成為盧旺達民眾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中國公司修建的公路佔盧旺達國家公路總里程70%、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註冊學員將近5000人、盧旺達武術協會有2000多名學員等等,這些人文交流、貿易互通、技術援助讓中盧兩國翻越千山相知相惜。

四大新動力,締結新碩果。時代在變化,中盧兩國追求和平與發展的願景卻是不變的。中國正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不斷前進,而盧旺達也正積極的實施“2020遠景”發展規劃,這是兩國發展的又一次共鳴。攜手並進,實現中盧兩國互利共贏,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了一條“明路”:“堅持相互尊重,深化政治互信。雙方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雙邊關係,密切各層級交流合作,共享發展經驗,為兩國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築牢政治基礎。中方堅定支持盧方走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擴大各領域合作。雙方要發揮互補優勢,拓展合作領域和途徑,加強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礦業、貿易投資等領域務實合作,將中盧友好更多更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兩國人民。”“推動文明互鑑,豐富人文交流。雙方要加強教育、文化、衛生、旅遊、航空、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交流合作,夯實兩國關係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讓中盧友好更加深入民心。”“密切溝通協調,加強國際事務協作。中方讚賞並支持盧旺達作為非盟輪值主席國為維護非洲團結、促進非洲發展發揮更大作用。雙方要繼續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溝通協調,堅定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增強政治互信,加強戰略對接,推動人文交流,密切溝通協作,維護共同利益,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符合中盧兩國發展利益的完整體系,為兩國交流合作注入新動力。

以小可見大,中非情更堅。習近平的盧旺達之行不僅關係中盧兩國之間的邦交,更是鞏固中非友誼的里程碑。正如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強調的:“中盧友好是中非友好的縮影。幾十年來,中非始終真誠友好、團結合作,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和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中國將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同包括盧旺達在內的廣大非洲友好國家一道,加強交流,增進互信,擴大合作。一個多月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在北京召開。我歡迎卡加梅總統以盧旺達總統和非盟輪值主席雙重身份赴華與會,期待著同他會面,並同論壇其他成員方領導人一道,共商中非友好合作大計,共繪中非發展美好藍圖。”中國與非洲國家同屬發展中國家,這使得我們之間擁有自然的交往合作基因、許多相似之處和共同利益,構建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和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才能在變化的世界局勢中相互扶持、共謀發展。中非謀和平求發展的願望,一定會在雙邊密切合作中產生世界性的影響。

無論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中國文化,還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盧旺達“烏姆幹達”文化都必然讓中盧兩國友誼的橋樑跨越千山萬水,牢不可破。(文/學習大軍,2018年7月22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