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著名的詠蟬詩,各有千秋,值得一讀

我國古詩詞中有不少描寫蟬的,今天我們就讀三首著名的詠蟬詩,分別是駱賓王《在獄詠蟬》、虞世南《蟬》、李商隱《蟬》,這三首被譽為“唐詩詠蟬三絕”。

三首著名的詠蟬詩,各有千秋,值得一讀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蟬垂下像帽帶似的觸角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綿的聲音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傳的原因是因為蟬居住在高樹上,而不是藉助了秋風。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通過刻畫人格化的蟬,熱情地讚美了那種高潔的人格。

三首著名的詠蟬詩,各有千秋,值得一讀

第二首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首聯見景生情,託物起興,頷聯蟬人並舉,敘中生議,頸聯明寫蟬受到露水、風的摧殘而無法高飛、無法高歌;暗寫因為受到陷害而無法施展個人抱負、即使有口也難辯不白之冤的處境。字字寫蟬,意不在蟬。蟬人相融,抒情忘蟬,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尾聯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潔,卻無人相信,希望友人為自己表白。三首著名的詠蟬詩,各有千秋,值得一讀

第三首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古人認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常以蟬來比喻自己品行高潔。這首詩以蟬的飲露難飽指自己的清貧;蟬的徒勞鳴叫和樹的無情寄託孤獨淒涼的身世遭遇;借詠蟬以喻自身品質的高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