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像的更灼熱疼痛!

一個消息:韓國導演李滄東蟄伏七年的新作,《燃燒》終於來了!

小編曾經很好奇,憑什麼這部電影能燃爆戛納?

看完明白了——憑實力!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燃燒》

Burning

導演: 李滄東

編劇: 李滄東 / 吳正美 / 村上春樹

主演: 劉亞仁 / 史蒂文·元 / 全鍾瑞 / 金秀京 / 崔承浩 / 玉子妍

類型: 劇情 / 懸疑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18-05-16(戛納電影節) / 2018-05-17(韓國)

片長: 148分鐘

1

小狐狸買手套

村上春樹的原著小說裡有個細節,當Ben對鍾秀說自己有燒倉房的癖好前,鍾秀莫名地想到自己小時候曾演的一個話劇——小狐狸想給凍僵的媽媽買一副手套,但卻因帶的錢不夠而被手套店的老伯戲笑。

在電影《燃燒》中,李滄東抽走了這個隱喻,但不影響這還是一部圍繞隱喻展開的電影。

小狐狸買手套錢不夠。喏,想要而不得。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鍾秀是個很值得研究的角色,他有著唯唯諾諾的外在,和內在的霸權思想。

你怪不得他這樣。想想看,一個藝術創作專業出身的窮學生,趕上國家整體經濟不景氣,年輕人普遍找不到工作,無一技之長的他,除了出賣體力以外也沒有更好的出路。

他從小的生長環境像是一口井,抬頭只能望見方寸之地的天。他從來沒有機會去體驗不同的生活,開拓自己的視野,甚至在他遇到惠美,都還沒有和女人深入相處過。可就是這樣一個他,選擇了當小說家的道路。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他的野心和抱負被現實所困,文筆極好,卻遲遲寫不出作品。他內心鬱結,形成矛盾而壓抑的個性。

然而就像李滄東鏡頭裡每一個男主人公一樣,鍾秀是那樣柔軟的一個人,幾乎經不起現實猛烈的摔打。電影前半段處處體現著他的溫柔、浪漫,在與惠美做愛後,他望著窗外投進壁櫥的一束光看的入了神,因為對他而言,這一刻就是生命最美好的時刻。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就像《薄荷糖》男主人公望著陽光熱淚盈眶,就像《綠洲》裡一縷陽光同樣代表美好的含義。

帶著這樣深刻的情愫,鍾秀就像剛剛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小鳥,會將第一眼看到的人當做媽媽,而他則把第一個跟自己上床的女人,當成了今生所愛。

但就和夢想一樣,這個女人也是想要而不得的存在。她突然闖入了鍾秀的世界,又突然離開,沒有給鍾秀任何機會來確認兩人感情的歸屬。每次借喂貓的契機,鍾秀在對方的房間裡打飛機,不過是用這樣一種方式,宣示自己對這個女人的主權。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很擰巴的人,很絕望的情緒。

他耗光了自己的所有積蓄,只得像落水狗一般回到自己本想斷絕聯繫的家(位於朝韓邊境),餵了被餓的飢瘦的老牛,見了倔強無言的父親。在這樣的時刻,惠美成為了鍾秀唯一通向未來的窗口。

直到Ben的出現,徹底切斷了兩人之間的一切可能。

2

Little Hunger 和 Great Hunger

惠美解釋,little hunger指肚子飢餓的人,great hunger指因尋找生命意義而覺得飢餓的人——簡而言之,精神飢餓。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前者吃飽了就不餓了,後者要想擺脫飢餓感,則要複雜的多。

與鍾秀的情況完全不同,Ben代表了另一種年輕人,是韓國版“了不起的蓋茨比”。他年紀輕輕,什麼也不做,卻非常有錢。鍾秀問他做什麼工作,他表示“和玩差不多”。

鍾秀不解,為何這樣的一個公子哥,會跟上頓不接下頓的惠美越走越近。直到跟Ben的朋友一次聚餐時,惠美滔滔不絕地講自己在非洲的所見所聞,甚至應眾人之口跳起hunger之舞,看到Ben心不在焉的打哈欠,鍾秀才明白這種感情施捨對公子哥來說,也是“和玩差不多”。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帶著對窮人階級的好奇和玩味的態度,去觀察“有趣的女孩”,原來就是Ben解決精神飢餓的方式方法。

鍾秀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

他和Ben兩個人原本是兩個世界的人,因為惠美才聯繫到了一起。鍾秀雖然不認為惠美能在Ben身上得到幸福,但他出於本能的自卑,以及對惠美的愛,沒有干預兩個人的事情——不是都說女人通過嫁人,會有第二次生命麼?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而鍾秀自己向上的通道,則早已關閉了。階級的分別無關於個人,往往是在父輩就註定了的。這也是為何說李滄東的電影看似有很多“廢鏡頭”,但細細回看會發現並非如此。

在接機當晚,回國的Ben與母親通話,字裡行間流出“我的基因好嘛”這麼一句話。而鍾秀的父親,中東回來本有一筆錢改變命運,要是去江南買套公寓,說不定鍾秀現在能和Ben做上鄰居,但固執的父親偏要回家鄉搞畜牧業,最後敗的除了一間破房什麼也不剩。

後來,臭脾氣的父親鋃鐺入獄,母親音訊全無。剛步入社會卻只有受挫的鐘秀獨自環繞舊家,階級帶來的壓抑感,最終與父親存在櫃子裡的匕首所發出的冷冷寒光,融為一體。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有一次Ben對鍾秀說,“你是惠美唯一信任的人,這點令我妒忌。”心思細膩如鍾秀,不難發現其中極其微妙的諷刺意義:一無所有的鐘秀,如果有什麼可以令啥也不缺的Ben妒忌的話,也只有感情(惠美對鍾秀)了吧。但讓人憤怒的點在於,那份感情(Ben對惠美)也不是真的。

因為比起對惠美的興趣,回到韓國之後Ben顯然對鍾秀更加好奇。惠美單純,Ben可以將自己所有的一切有錢階級的煩惱投射到這個女孩子身上,獲得暫時的解脫。但惠美愚蠢無知,是深陷物質世界的女人,文化水平低,對自由的嚮往沒有出口,只能用哭來解決,哭累了就睡,醒來繼續渾渾噩噩的生活。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對Ben來說,鍾秀是個更有趣的“觀察對象”——小說家,說明他有敏銳的觀察力;喜歡讀威廉姆·福克納,說明他對“階級”有很多認識和思考。

就像每一個殺人犯,潛意識裡都有想要被別人發現的衝動。Ben玩味窮人階級成癮,他接觸這個階級的女孩子動機不純,他有想要被人看穿的衝動,於是他愈發接近鍾秀,渴望對方發現。

於是Ben做這一切,對鍾秀都構成了放肆的傷害,埋下禍根。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當惠美失蹤後,主觀排除惠美只是欠錢跑路的可能性,懷疑Ben是殺手的鐘秀開始了他的跟蹤。在這個過程中,他自暗處窺探Ben的生活——舉辦某個還原真實火災的藝術展覽,在潔白無瑕的餐廳舉行宴會……那是一種他不理解、也沒體驗過的富人的生活。

慢慢的,他開始臆想Ben在自己視野外的生活。比如,Ben是否透過健身房的玻璃窗,發現了前來跟蹤的自己?再比如,Ben開車到荒郊野外望著水庫發呆,是否在“毀屍滅跡的地點故地重遊”?而洗手間的化妝品,一定是病態的Ben為了打扮女孩子們而準備的。

找不到惠美的焦慮,和對燒塑料棚只是Ben殺人隱喻的懷疑,再加上手錶,貓……使得鍾秀愈發說服自己,Ben就是兇手。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而他只需要一個確鑿的,可以相信惠美的證據讓自己下定決心,剩下的,就交給仇恨去完成。

於是村子裡那口井是否存在,成為了惠美表裡是否如一的決定性因素——多麼主觀而決絕的判斷。

所以總的來說,貫穿整部電影的Little hunger 和 great hunger,是窮人階級和富人階級的代號。從Ben的角度看過去,是富人階級對窮人階級殘忍的好奇、玩味;從鍾秀的角度看過去,則是窮人階級對富人階級,無知的不解、意淫。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3

有些美只關乎電影

電影最終的結局有多重理解,第一種,所見即所得,鍾秀最終殺了Ben,渾身赤裸在雪地裡放了一把大火,任火焰燃燒。

第二種,鍾秀沒有勇氣完成謀殺,於是他在小說中寫下了最後的結局。

第三種,從頭到尾的故事,都僅僅存在於鍾秀的小說而已。

哪種都解釋的通,因為電影對惠美的失蹤,Ben是否是兇手等問題緘默不語。只能說李滄東構建了一個由階級引出,又因階級而無解的問題。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從《薄荷糖》到《綠洲》、《詩》、《密陽》,再到這部《燃燒》,李滄東的電影從來都是看似鬆散,卻有著堪比黃金比例的結構。

還有人說,李滄東是位真正的詩人,拍電影只是業餘的。

確實,從村上春樹的一部不到一萬字,毫無景別、結構的小說到《燃燒》,幾乎等於李滄東的再創作。至於帶給人的震撼程度,電影則比小說更多。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除了明確的主題、一以貫之的故事線索,純熟且有辨識度的電影語言讓《燃燒》達到了李滄東事業的新高度,惠美夕陽下的獨舞、鍾秀雨天回到家的巡視、清晨為了找塑料棚而進行的晨跑……這些美已經超越了故事,僅僅關乎於電影這門藝術。

而李滄東,是掌握了這門藝術的大師。

在他的調教下,劉亞仁這位本就非常有才華的演員,綻放出了更大的光芒。他從最初的偶像派,到《老手》的票房擔當,再到《思悼》出演皇子大顯實力,這次在《燃燒》中更是突破了以往所有的形象,成為又土又呆的鄉下男孩,卻依然難蓋魅力,連肢體語言都散發著荷爾蒙的味道。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飾演Ben的史蒂文·元,曾經只識他是《行屍走肉》中的Glenn,這次再看《燃燒》,也見到他不俗的演技,這之後相信他也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無論是在戛納廣受讚揚也好,還是如今掀起解讀的熱浪,《燃燒》作為一部兼具藝術性和文學性的電影,已經貫徹了它的使命。它帶給人的回味和啟發,遠比影像停留的時間更久遠。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李滄東作為一個拍片零失手的導演,再次創作出一部註定成為經典的作品,多年之後再看《燃燒》,即使輿論討論的熱度已經不再,但你依然會感受到藝術家的溫度——那永遠比作品更高。

《燃燒》的深情與冷酷,比想象的更灼熱疼痛!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