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林貽影:踐行檢察發展新理念 助推廣東「四個走在全國前列」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践行检察发展新理念 助推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廣東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林貽影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廣東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全國檢察機關學習貫徹兩會精神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切實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努力答好新時代檢察工作人民滿意答卷。在當前司法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各項訴訟制度改革疊加聚合,檢察工作面臨轉型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張軍檢察長這篇展現檢察發展新理念的講話,不僅是檢察工作邁入新時代的行動指南和發展動力,更是檢察事業與時俱進的理念遵循與政治擔當,對我們堅定中國特色檢察制度自信、以過硬本領迎接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意義重大。廣東省檢察機關要自覺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以更高更強的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積極踐行張軍檢察長“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檢察發展新理念,服務好廣東改革開放大局,助推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踐行檢察發展新理念,著力服務保障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軍檢察長強調,各級檢察機關要把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創新服務保障的方式方法,以法律監督工作的高質量保障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廣東省檢察機關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完善檢察服務措施,著力為廣東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是擬定國家重大戰略在廣東檢察工作中的落地方案與實現路徑。“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自貿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在廣東均有佈局,廣東省檢察機關應當在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精準對接這些戰略中心工作方面作好部署與應對。在制定實施服務保障廣東自貿區建設“22條意見”等相關意見的基礎上,要圍繞大灣區建設、自貿區建設與檢察職能工作的對接拿出更多具體舉措,如針對廣東自貿區涵蓋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個片區的實際,抓緊研究明確自貿區檢察院的具體定位、職責內容以及研究建立大灣區檢務協調體系等。

二是聚焦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積極投入重大社會穩定風險防範化解專項行動,重點懲治非法集資、網絡傳銷、內幕交易等經濟犯罪,把辦理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與化解風險、追贓挽損、維護穩定結合起來,堅決防範經濟風險向其他領域傳導。積極參與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繼續緊盯惠農項目資金、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突出問題,嚴肅懲治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探索環境資源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深化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堅決懲治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特別是在辦理毀林等案件時,要貫徹恢復性司法理念,重視加強對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推動“補植復綠”,促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堅持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作為公益訴訟的重點,豐富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的途徑和內容,為廣東省加快建成珠三角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促進粵東西北綠色崛起保駕護航。

三是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圍繞推進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落實好廣東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13條意見”和服務保障非公經濟健康發展“15條意見”,重視對各類企業自主經營權和財產所有權平等保護,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注重結合檢察職能,改進司法辦案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司法辦案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讓廣大企業家安心在廣東投資興業、紮根發展。建立支持鼓勵創新的容錯機制,正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慎重對待企業和科研單位在創新探索中出現的決策失誤和偏差,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活力。

踐行檢察發展新理念,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的地區

張軍檢察長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的要求落到實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此,廣東省檢察機關要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回應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要求,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的地區,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一是堅決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要求落到實處。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新時代檢察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有效防範化解政治安全風險。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廣東省委和最高檢關於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部署要求上來,把打擊重點對準威脅政治安全、把持基層政權、利用家族勢力橫行鄉里、煽動村民鬧事、強攬工程、欺行霸市、操縱經營黃賭毒、非法高利放貸、插手民間糾紛等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黑惡勢力。堅持打早打小,在保證依法辦案和案件質量的前提下,從快批捕、起訴,確保不在檢察環節貽誤戰機。堅持把好證據審查關、事實認定關和法律適用關,堅持全面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將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的“鐵案”。深化涉槍涉爆等專項整治,配合做好“颶風2018”專項行動,嚴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公共安全犯罪。

二是堅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的檢察工作要求落到實處。深化打擊涉醫犯罪專項工作,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常態化機制。加強特殊群體合法權益司法保護,突出懲治侵害農村留守兒童權益犯罪、虐待兒童犯罪以及針對老年人、殘疾人實施的犯罪。深入開展農民工討薪討債問題專項監督,堅決懲治惡意欠薪。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法嚴厲打擊危害農村穩定、破壞農業生產和侵害農民利益的犯罪,強化對農村土地承包、適度規模經營等領域民事行政訴訟法律監督,防止侵害農村集體產權、侵犯農民利益。

三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廣東。注意結合檢察辦案,深刻剖析黑惡勢力等犯罪滋生髮展的深層次原因,及時向黨委政府提出對策和建議,推動完善基層治理。主動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積極參與中小幼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好涉農、涉勞資糾紛等社會矛盾專項行動,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充分發揮派駐檢察室作用,促進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完善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常態化開展檢察官“五進”活動,積極防範、妥善處置由利益訴求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引導公民既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踐行檢察發展新理念,奮力書寫廣東檢察改革優異答卷

張軍檢察長指出,如何在強化法律監督主業上謀取新的更大發展,是事關檢察事業前途的重大命題。在檢察工作面臨前所未有機遇和挑戰的今天,我們必須保持加強法律監督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毫不動搖把改革創新作為新時代廣東檢察工作的強大動力,發揮敢闖敢幹的精神,推動法律監督實現新發展,努力創造更多的“廣東經驗”。

一是在依法懲治腐敗犯罪中繼續發揮檢察機關重要職能作用。切實做好檢察工作與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配合銜接,探索建立與監察委員會工作的銜接機制,細化和規範進入檢察環節後逮捕、起訴等司法程序,認真履行職務犯罪的檢察審查職責;探索建立檢察監督中發現公職人員違紀違法、職務犯罪線索移送制度,實現監察委調查與檢察機關刑事訴訟程序的有效銜接,確保檢察機關在依法懲治腐敗犯罪中繼續發揮重要職能作用。

二是更新檢察監督理念,強化檢察監督職能。

堅持人民檢察院的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憲法定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自信。在釐清、明確各項檢察法定職權性質的基礎上,綜合考量行權效能、受案實情、管理幅度等因素,對檢察職權進行重新配置,優化權能運行方式,進而強化法律監督功能。順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更新檢察監督理念,重塑法律監督體系,通過優化內設機構配置,增強法律監督效力。將公益訴訟作為強化檢察監督的重要方式,積極推進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

三是探索改進檢察機關行權方式。積極探索改進檢察行權方式,增強檢察司法公信與權威。如進一步強化審查批捕、審查起訴環節對偵查活動的引導,積極探索檢察指揮偵查的方式、方法、途徑,構建新型訴偵關係,實現由“審查”到“審查、引導、監督”的轉變,更好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在所有檢察機關與群眾打交道的環節,儘量強化檢察權運行的公開性、程序性和儀式感,探索建立終結性檢察文書宣告制度;根據辦案需要,積極、主動履行自行補充偵查職能;切實履行好民行監督中的調查核實職權;完善行權方式改進的配套措施。

四是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以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精細化推進改革。如針對基層“放權”設置不科學、內設機構改革困難、績效考評指標不合理、人員分類管理及司法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等,進一步完善檢察官權力清單,改進人員分類管理,從檢察官專業化建設的角度提升檢察官的事實調查能力,及時對檢察官員額進行動態調整,科學設置內設機構改革,完善業務考評和績效考核機制,推動職業保障落實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