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實施的一系列降稅,與以往有啥不同?

5月1日,我國在稅收方面有一些新政策實施。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二是,對進口抗癌藥品實行零關稅,增值稅方面,減按3%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

這些降稅措施,老百姓能拿到多少實惠?從降稅的效果來看,這次有啥不同?

成品油、部分汽車以及手機價格已下調

根據測算,第一項的增值稅降稅措施,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增值稅是流通環節徵收的一種稅,徵稅的稅基從理論上說是增值部分,如果沒有增值就不徵稅。在這一政策落地之後,根據媒體報道,已經有多種商品的終端價格出現下降。

比如成品油,其增值稅稅率由17%降低至16%。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消息,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每噸分別降低75元和65元,自2018年4月30日24時起執行。這次成品價格下調屬於稅改紅利。

一些進口汽車以及蘋果手機的價格也出現微調。多家汽車公司已經調整部分車型的官方指導零售價,比如北京奔馳官方1日宣佈,從2018年5月1日起調整在華部分車型的建議零售價,幅度從一千元至三萬元不等。其它一些品牌汽車也都出現一定的價格下調。蘋果手機等產品也出現一定的價格下調,根據蘋果官網的消息,價格下調幅度多在0.85%——0.9%之間,一款手機能便宜六七十元。

抗癌藥物零關稅能帶來多大利好待觀察

抗癌藥零關稅以及降低進口環節增值稅會對藥價產生多大影響?這方面,降稅帶來的效應並沒有上述降低增值稅那麼明顯。至於價格會下降多少,業內人士的說法也不一致。有人說算上增值稅,藥價可降20%,也有說能降5%-10%。這和藥品價格的形成有關,一盒進口抗癌藥到達患者手中,除了稅收,還要經過流通環節,而市場競爭、研發成本、知識專利保護都會影響到藥價。因此,目前來說,抗癌藥具體降價多少還很難說。不同的藥,降價幅度估計也會不一樣。

另外,因為研發問題,有些抗癌藥物國內廠商生產不出來,只能依賴進口。比如靶向藥、生物製藥以及一些免疫療法相關的藥品,基本被進口藥壟斷。這些藥物一方面因為關稅降低其價格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因為缺乏競爭,其定價本來就比較高,所以即便降低關稅,對其影響也相對較小,它在國內仍然可能定一個比較高的銷售價格,除非患者直接從海外代購。

業內人士認為,要真正降低進口抗癌藥品的價格,還需要採取政府集中採購談價、醫保準入談判等在內的一整套政策組合拳。另外,加快國內自主創新也非常重要,這會對進口藥物形成競爭,促其降價。

減稅降費政策利好正在逐步向終端傳導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國家宣佈減稅措施,因為直接受益者大多是企業經營主體,特別是一些中小微企業。因此作為普通消費者,還沒有特別直接的感受。但這一次很不一樣的是,在減稅措施實施之後,一些商品的終端零售價格立即出現下調,進口抗癌藥的優惠雖然離落地還需要時間,但價格下降也基本上是確定的事情。

為什麼這一次價格落地如此之快?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方面或許是因為國家持續推出的減稅降費措施已經形成累積效應,在某些領域已經讓企業有條件向終端讓利。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行“營改增”。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營改增”已累計減稅10639億元。不僅如此,減稅降費的紅利還將持續釋放。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我國將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併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整體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1.1萬億元。

另一方面,一些企業主動降低終端零售價格,也與市場競爭有關,除了汽柴油價格官方會公佈指導價之外,汽車手機等市場競爭激烈,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這些領域的競爭會更激烈。而增值稅的計算方法與銷售價格有關,在增值稅稅率下降的情況下,略微調低一點價格也會導致稅基略為降低,這樣不太會影響企業利潤,同時還能給消費者留下一個好印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這麼做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鬍先明表示,減稅以後企業的稅負會相應下降,它就可以有這個能力通過降價,在市場價格的傳導期間,達到給消費者讓利的目的。

企業負擔逐漸降低之後,只有把紅利逐漸傳導到終端,才能真正釋放消費活力,讓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形成良性循環。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