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古龍創作武俠小說,如何吸引讀者,兩人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金庸和古龍創作武俠小說,如何吸引讀者,兩人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武俠小說,除了小說外,是寫武功,和俠。寫武功,離不開比武。   

這裡有一個現象,就是比武雙方的人越厲害,在江湖中的地位越高,這一戰就越引人注目,越精彩。比如下圍棋的人,提起當年吳清源和木谷的八番十番棋,總是激動不已,津津樂道。因為他們二人都是他們那時代的數一數二的高手。高手決戰,不用知道詳情,說起來就令人激動。   

金庸和古龍創作武俠小說,如何吸引讀者,兩人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古龍可以說深知此點,而且很好地利用發揮。他筆下的所謂“一戰”很多,而且都是絕世的高手對決。這一點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可謂發揮到了極點:他給天下高手來了個大排隊。所以全書充斥了第一打第二,第二打第三,第五打第十一,等等等等。他比前渲染氣氛,比後回味無窮的水平又很高,所以就形成了他寫武功的風格。

 

金庸和古龍創作武俠小說,如何吸引讀者,兩人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但這實在是一種投機取巧之道。因為這樣寫很賺便宜,可以很好地掩蓋他對詳寫武功的想象力的缺乏。咱們來看看在他筆下反覆提及的“昔年xx與xx那驚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多姿多彩”的一戰:上官金虹與李尋歡(《多情劍客無情劍》)是關在屋子裡打的,紫衣侯和日本劍客(《浣花洗劍》)是沉到水底打的,燕南天和移花宮主(《絕代雙嬌》)等我們到時已打完了,楚留香和石觀音(《楚留香》)是打鏡子,西門吹雪和葉孤城(《陸小鳳》)打時我們只能聽到幾個觀眾評論……如此一次是新穎,二次是風格,三次四次就令人失望,用得太多則不能不承認他不太會寫真正的武功,所以只好靠比武雙方的地位,和這一戰的重要性,來吸引讀者。   

金庸和古龍創作武俠小說,如何吸引讀者,兩人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其實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武功”。金庸也不知道。但正如《倚天屠龍》裡面提到的,當年寫乾坤大挪移的人,寫到了第九層,自己功力也已不夠,只是悠然一念之間,縱橫想象而已。金庸正是如此!他自己未必是什麼武林高手,但以他無比的想象力,寫出了象張無忌光明頂獨抗六大派,張無忌戰少林三老僧(《倚天》),黑木崖眾人戰東方不敗(《笑傲》),桃花島三考郭靖(《射鵰》)等等截然不同,驚心動魄的精彩場景。寫得詳細、曲折,而又十分令人信服。這一份功力,古龍如果有,他筆下主角也就不會總是略代寂寞地說:“見過我出手的人,都死了”之類的話了。

金庸和古龍創作武俠小說,如何吸引讀者,兩人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舉個例子,古龍寫武功象是連環畫。大家哎喲作勢半天,卯足了力氣,一招就沒了。金庸則象是個拍得很好的電影,有特技,有慢鏡頭,遠拉近挪,看得過癮十倍。

  

金庸和古龍創作武俠小說,如何吸引讀者,兩人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我始終有一個感覺,就是古龍筆下的英雄,和他們與朋友之間的友情,是最讓古龍迷們熱血沸騰,激動不已,津津樂道的地方。情節的曲折,武功的詭異,結局的出乎意料,似乎都只是附帶的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