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校史人物中——校史研究會培訓之三


寶隆,1862-1909,初為德國海軍艦醫,1893年成為德國駐上海領事館醫生。1900年,創辦同濟醫院。1907年創辦德文醫學堂,任董事會總監,兼首任總理,全面負責學堂工作。1909年3月在上海逝世。

馮▪福沙伯,上海德醫公會創始人,醫學博士。1909-1917年,任同濟德文醫學堂總監督兼總理職務。

薛藩,畢業於法國中央職業技術學校,曾任法國凱澤洛登工學院副校長。1924-1940年,任中法國立工業專門學校和中法國立工學院法方校長。

褚民誼,1884年出生於浙江吳興。1928年2月就任中法國立工業專門學校中方校長。1931年9月,學校更名中法國立工學院。1939年9月,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撤銷了附逆的褚民誼中方院長職務。

夏述虞,原名夏舜卿,1896年5月出生於河北省安新縣。1919年3月,從上海乘船赴法勤工儉學。1928年,學成回國,奔赴大西北。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中,夏述虞任西安交通委員會副主任,在楊虎城的授命下,負責當時西安的交通運輸。1937年6月任西京機器修造廠廠長。同年又創辦西北高級職業學校,任校長。1946年8月起,任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製造職業學校校長。1981年3月逝世於上海。


肖流,安徽舒城人,原名夏放。1954—1955年,任上海機器製造學校黨委書記、代理校長。1955—1958年,任上海機器製造學校黨委書記、校長。1958—1959年,任上海動力機械專科學校校長。

卞懷之,1923年生於山東萊蕪。1958—1960年,上海機械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校長。1960—1961年,上海機械學院黨委書記、院長。1961-1983年,上海機械學院副院長。1987年去世。

魏士珍,1961—1964年,上海機械學院黨委書記、院長。1965年,上海機械學院黨委書記。

黃耕夫,1909年12月生於浙江平陽。1964-1977年,上海機械學院院長;1965—1973年,上海機械學院黨委書記。

陳之航,1927年2月生於漢口,原籍四川簡陽。194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1981—1987年任上海機械學院院長。

車宏安,1979年在上海機械學院創建系統工程系和系統工程研究所,曾任系統工程系主任、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學院院長。在錢學森院士支持下,於2005年創建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並任執行院長。歷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教育與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上海市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研究,為推動中國複雜網絡研究作出了貢獻,開創了經濟系統對稱性的研究工作。

錢學森,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杭州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79年11月2日,錢學森出席上海機械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成立大會並講話。


戴興慶,1931年2月出生,1953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從事精密儀器專業。1962年任上海機械學院工廠技術組長,1980年任精儀所所長,1986年提為研究員。光柵技術學科領域有較深造詣,負責完成縱向課題近十項,在光柵技術方面有重大科技革新發明創造。創產值近千萬,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華澤釗,1938年11月生於上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5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1965年8月起在上海機械學院任教。1996年,任上海理工大學制冷與低溫研究所所長。2004年,兼任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首席教授。2016年去世。

莊松林,1940年8月生於貴陽。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被譽為現代白光信息處理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先後在上海光學儀器廠、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上海市激光技術研究所任職。1995年起,任上海理工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上海市現代光學系統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現代光學儀器和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