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有無貿易戰,中國都將堅持進一步擴大開放

不論有無貿易戰,中國都將堅持進一步擴大開放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教授

作為二戰後國際規則體系的主要倡導者,美國一直被視為是自由貿易的旗手。但是,自特朗普總統上臺後卻迅速走向貿易保護主義,揮動大棒向全世界開火,成為貿易霸凌主義的典型代表。

中美經貿關係首當其衝。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貿易爭端無疑具有全球影響,令世界矚目。美國的貿易霸凌主義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對國際規則造成極大破壞,嚴重打擊了危機後難得建立起來的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越來越深入人心。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不但切實履行入世承諾,還進一步主動擴大開放:

早在2010年中國就已經全部履行加入WTO所做的承諾。在貨物貿易領域,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總水平從2001年的15.3%逐步降低到2010年的9.8%。如果考慮到貿易結構的因素,中國實際的貿易加權平均稅率只有4.4%,已經非常接近發達成員。

為進一步開放市場,2015年以來,中國又多次主動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尤其是2018年5月,中國決定大幅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涵蓋日用消費品稅目的70%以上,平均稅率降幅高達55.9%。這次降稅不僅惠及國內消費者,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背景下,也向國際社會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在服務貿易領域,銀行金融、通信網絡、保險證券等逐步放開。在知識產權領域,完成相關法律的修改,使其符合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以及其他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規則,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

2014年,為了確保貿易政策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及其後續協定,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同時,還大幅度降低外資的市場準入門檻。2013年上海自貿區實施的第一張負面清單包含了190項特別措施,2016年中國自貿區進一步擴大到11個地區,負面清單特別措施僅剩95項。基於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體制今年下半年在全國開始推廣,預計外資市場準入將會進一步擴大。不斷改善的投資環境,使得中國長期以來成為最受外商直接投資青睞的經濟體之一。

當前世界經濟長期萎靡不振,貧富差距、南北問題等問題突出。在促進共同繁榮的理念支撐下,2010年中國在貿易政策上對埃塞俄比亞等33個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實行零關稅;2013年,中國海關總署第34號公告進一步強調對埃塞俄比亞等最不發達的國家95%稅目產品實施零關稅,並且對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5%稅目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其中包括“一帶一路”成員國家阿富汗、柬埔寨、緬甸等。

中國倡導在全球治理中的“普惠包容”、“共享共贏”,通過創新發展、合作共享,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剷除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注入“中國智慧”。

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是帶動世界經濟復甦、穩定全球貿易的最重要引擎之一,發展的中國惠及全世界。自2009年後,中國已連續九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工業化、城鎮化正在快速推進,內需持續快速增長,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形成了巨大的消費和投資空間,“中國市場”吸納了越來越多的全球商品和服務。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經濟體發展疲軟,發展中經濟體陷入低迷,中國在穩定出口市場的同時,積極主動擴大進口。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超過美、歐、日貢獻之和,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主要動力。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年均增長7.2%的速度,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在發達經濟體發展後繼乏力的階段,中國經濟增速在四年間的波動幅度僅為0.1%。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對降低世界經濟波動風險和穩定全球貿易發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圖片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