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中國經濟到了與高質量發展對表的關鍵時刻

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中國經濟到了與高質量發展對錶的關鍵時刻

今天(7月16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佈多項宏觀經濟數據。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87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69299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27576億元,增長7.6%。

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中國經濟到了與高質量發展對錶的關鍵時刻

經濟數據整體平穩

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連續十二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到6.9%這樣一箇中高速區間。

就業方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都低於5%,5、6月份是4.8%,這個水平是2016年國家統計局建立全國勞動力月度調查制度以來最低的水平。

從價格來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半年是上漲2%,呈現溫和上漲的態勢,這也說明整個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上半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7%,比一季度提高了0.2個百分點。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4.7%,企業槓桿率和成本繼續下降,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總體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積累增多,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主要發展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處於高質量發展關鍵期

上半年以來,中國正處於經濟運行平穩,結構優化升級,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平穩發展期,同時也是重要的節點期。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今日在由中國新聞社與國際金融論壇聯合舉辦的國是論壇“十問中國經濟——2018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指出:中國經濟到了與高質量發展對錶的關鍵時刻。

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韌性就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我們的經濟運行都保持著異常地平穩。

“上半年的數據進一步顯示,我們已經連續12個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在6.7%到6.9%之間,這樣一個0.2個百分點狹窄的區間維持12個季度,這是歷史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它不僅表現在增長的平穩,還表現在物價的平穩。CPI差不多連續6到7年時間在2%左右波動。PPI改變了過去連續54個月下跌,最近兩三個月環比出現了上升,PPI的溫和上升意味著工業品市場需求的平穩,所以這都是比較好的條件。”他說。

談及外貿數據,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指出,上半年我國外貿整體走勢延續了今年以來,甚至是去年以來的總體態勢。整個外貿的出口保持正增長,雖然增長的速度有所回落,但一般貿易的佔比繼續提高,達到了59%。三大貿易伙伴歐美和東盟的出口增長都是正的,進出口增長對歐、對美都在5%以上,分別為5.3%和5.2%,對第三大貿易伙伴東盟的進出口增長達到11%,對中東歐來說,進出口增長速度更快,這體現出“一帶一路”倡議引領對外貿出口的積極作用。

下半年該怎麼幹?

儘管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國內結構調整正處於攻關期。那麼,下半年中國經濟的機遇在哪兒?風險是什麼?應該怎麼辦?

對此,在中國新聞社與國際金融論壇聯合舉辦的國是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下半年“我們一定要保持政策的定力”,因為原有的去槓桿已經進入到了比較深入的程度。“我們也制定了化解重大風險的三年行動方案,落實下去,不斷推進,不要受到各種干擾,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下半年要發展,上半年有好多教訓和不足是需要格外重視的。第一要抓主見。無論產業、行業,無論價格、貨幣,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第二要調側重,轉換成抓住實體經濟這個根。因為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根基,只有抓了實體經濟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才會有前途。第三要少說話,盡心幹事。在自己的專業技能、產業功力和技術研發上去使勁,這樣才能真正對國民經濟發展有利。

國際金融論壇研究院副院長兼華盛頓中心主任、世界銀行原高級經濟學家王燕認為,針對“一帶一路”的投資,目前國內有一哄而上的現象。要想實現理想的投資效果,一要對外投資的數據要進行整合,然後做到公開、透明;二是在選擇項目的時候,一定要選那些發展中國家具有發展瓶頸的那些項目,這樣才能夠實現比較高的回報率;三是要把基礎設施投資和建立工業園結合起來,這樣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到工業園去投資,與各個國家制造業的發展結合起來,才能夠有比較好的回報,能夠幫助國家轉型升級;四是要注意防範債務風險;五是對於對外投資的企業要進行評估和排序,對他們有所監督和監管。

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指出,未來中國外貿抗壓能力不斷增強,未來增長還是可以期待的。第一,從全球的市場需求來看,世界經濟存在不確定性,但是整體形勢進入到了強增長階段。第二,在新興經濟體出口市場快速成長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國對美的損失。第三,從貿易結構的產品來看,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對於促進外貿結構優化是非常有利的。

如何來化解中美貿易戰?趙萍認為,第一,應該保持戰略定立,堅持戰略方向,對內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國內投資和消費的穩步增長,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和投資關鍵作用,特別是要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用實力說話。對外要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特別要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儘快形成陸海內部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新格局,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的整體實力。第二,把所有受害國聯合起來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應該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以“一帶一路”為重點,與主要貿易伙伴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就可以共同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世界多邊的貿易體制的權威。第三,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互動,成功地跨越貿易壁壘。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張利娟

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中國經濟到了與高質量發展對錶的關鍵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