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風生水起 爲什麼會這麼火?

近些年,雲計算的發展大家已經有目共賭,確實如眾多媒體所述,已進入了收割之年。而與之協同的邊緣計算近幾年也逐漸成為"網紅",並傳出有替代雲計算之勢。事實上,邊緣計算對雲計算是有一定衝擊,但它與雲計算也有很強的協同。不少國內外雲服務商為了守住原有的市場空間,紛紛提前佈局邊緣計算領域。

边缘计算风生水起 为什么会这么火?

對於邊緣計算,我們先囉嗦一下概念,這是一種分散式運算的架構,它將應用程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絡中心節點,移往網絡邏輯上的邊緣節點來處理。邊緣計算能夠將處理和數據保留放置在更接近目標系統的系統上,該系統正在為其收集數據以及提供自主處理。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到2021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5650億美元,這其中約有20%為邊緣雲,市場規模可達到1130億美元。正是由於邊緣計算獨特的優勢,使得業內各大巨頭如AWS、思科、華為、IBM、英特爾等不斷髮力此領域。

之所以業內出現替代雲計算的說法,其追根其源還是邊緣計算獨特的架構優勢,無需將所有數據傳輸到後端系統(通常在雲端)進行處理,它的目標是快速地處理接近設備的數據,這減少了延遲並且還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過邊緣計算系統並不孤立。實際上,它們與後端系統一起工作以收集主數據並提供更深入的處理,這就是邊緣計算和雲計算提供單一共生解決方案的方式,絕不會出相相互排斥現象。

兩者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架構。圍繞邊緣計算筆者總結了幾個要點,使企業能夠更好的利用平臺;

一、 如果允許,邊緣計算應運行與雲中相同的全部或部分代碼樹,這意味著如果用戶要更新基於邊緣的軟件,則需要同時更新基於雲的軟件。因此,用戶需要在雲端和邊緣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統、處理器等。此外,用戶須瞭解在邊緣平臺或雲端運行的位置。

二、 對於邊緣和集中式雲平臺,安全性必須是系統性的。如果可能的話,用戶用於基於雲的系統的安全系統需要延伸到邊緣。與雲和每個邊緣計算系統的一次性安全操作相比,處理常見安全服務要容易的多。

三、 正如安全需要系統化一樣,管理和監控也是如此。用戶會發現邊緣計算系統經常出現故障,通常是由於硬件和軟件故障,而不是在雲上。這是因為它們主要是在不受控制的環境中工作的物聯網設備。下行計算設備需要重新啟動、設計或快速更換。因此,監控軟件應儘快提供警報,並告知基於雲的軟件設備不會接收數據。

未來,邊緣計算的發展會更加快速,應用也不僅僅侷限於物聯網領域。目前國內外各大巨頭、初創企業等都處於試水狀態,缺少行業應用和重點場景的實踐,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物聯網都離不開邊緣計算。無可否認,邊緣計算是繼雲計算之後,又一輪技術升級的戰略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