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天眼」FAST看到過什麼?啓用一年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中國人第一次用自己的望遠鏡找到新脈衝星。世界上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今天宣佈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衝星候選體,其中6顆脈衝星已通過系統認證,這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新發現脈衝星。

脈衝星由恆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週期性脈衝信號而得名。其密度可達一立方厘米1億噸到10億噸,轉動穩定,具有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脈衝星的自轉週期極其穩定,其準確的時鐘信號可為引力波探測、航天器導航等重大科學及技術應用提供理想工具。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2016年9月在貴州落成。談到貴州如何利用FAST工程推進創新發展時,廖飛介紹,貴州設置了“三步走”目標:一是和國家天文臺共同建設好貴州射電天文臺;二是在大數據和大射電融合發展方面,推動具有超算能力的科學計算裝置在貴州落成;三是在前兩者基礎上,推動建設大射電天文研究中心,乃至於建設國家實驗室。


首先,FAST將具有前所未有的靈敏度和分辨率,以及巡天速度。這一特點可用於研究宇宙最普遍的元素——中性氫。它們遍佈銀河系以及河外星系。利用FAST,我們可以觀測中性氫線和釐米波段譜線,從而探討宇宙早期的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誕生,揭示宇宙的大尺度結構和物質及暗物質的構成。

科學的進步總是伴隨著其探測手段的改進和探測能力的提升,科學的發現也大多以令人意外的形式出現。在宇宙深處,那些人類視野的處女地,可能蘊含著許多未知的天體,甚至有“地球兄弟”的生物向我們召喚。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運轉著“中國製造”的科技裝置仰望星空,傾聽那些遙遠而神秘的宇宙歌唱。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我們或許會從它們那裡瞭解到宇宙文明的真正歷史,無論是年輕的、古老的還是已經滅絕的文明。我們可能會看到數百萬年傳統造就的星系級藝術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