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下的杭州P2P

恐慌下的杭州P2P

“導火索是房市”,一名新入職某互金公司的公關這樣說。

房子、P2P、股市,普遍被認為是抗通脹的理財方式。杭州年前推出“買房搖號”制度,居民們為在門檻進一步升高之前入場,紛紛拋售手中股票,並從P2P理財平臺中退出,資金在手上一轉,又流入樓市。僅6月25日,杭州三大知名樓盤同時搖號共計吸引了3.6萬戶家庭參與,合計凍結資金超過500億元,P2P平臺的資金流動性壓力陡增。

於是杭州互金平臺開始相繼雪崩。

杭州互金行業現狀

先來看看杭州互金行業現狀,曾經名噪一時的牛板金、人人愛家、投融家、雲端金融等相繼淪陷。7月份以來,幾乎以一天一家的速度爆雷。或許是受到爆雷潮影響,7月15日開始,有數家杭州P2P平臺陸續開始良性退出,如匯元金服、愛貸網、微銀金服、云云財富、金米米理財等。

恐慌下的杭州P2P

有一個網絡段子,或許印證了不少投資人的境況:

“自從跟網貸大佬們學會了分散投資,雞蛋不要裝在一個籃子裡,聰明的我把資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臺:投融家、錢媽媽、銀票網、善林金融、唐小僧、聯璧......結果現在所有維權群裡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令人驚訝的是,有數家爆雷平臺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實為一人。7月9日,多多理財官方微信號針對近期的逾期發佈了公告,公告稱已經無法聯繫到多多理財實際控制人李振軍以及財務總監何永琴,且多名員工仍被拖欠工資、社保。

查詢企查查可知,多多理財的股東有兩位,分別是浙江貝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章華明和西藏瀚澧電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金環,李振軍的名字並未出現。但根據員工所提供的信息,他才是實際控制者。

此外,投融家、原名長富理財的萌小薪也是李振軍手握的企業,工商信息登記為法人。目前投融家400客服也已失聯。實際法人跑路後,投融家同樣爆雷,員工在公眾號公佈了其親人的聯繫方式,並呼籲投資人報案。

投融家的轟然倒塌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它曾經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學生”,曾多次獲得工信部、行業媒體等頒發的獎盃,背後更有香港上市公司投融長富(00850HK)為其站臺。

無獨有偶,火錢理財、人人愛家背後同樣站著騙子,他們是團伙作案,玩得更大,除了杭州這兩家平臺外,還控制了全國十餘家P2P平臺,並於近日接連爆雷。這夥人的領頭者姓盧,團隊被媒體稱為“溫州盧家幫”,目前已經集體跑路,捲款上百億。

爆雷後,不少投資人趕赴杭州。

他們先匯聚至公安局信訪辦門口,上百個人都在唱國歌,不少人拉著橫幅,上面寫著“血汗錢”等。當警察問及誰是代表,投資人們紛紛表示,每個人都是代表。

恐慌下的杭州P2P

維持秩序的特警也在冒汗,他告訴投資人們,在信訪辦門口集結也很難起到作用,不如轉移去黃龍體育館或者江乾區體育中心,經偵會在那裡為所有人解答疑問。

恐慌下的杭州P2P

(江乾區體育中心門口 圖片來源:證券時報旗下媒體e公司)

黃龍體育館離公安局不算遠,日頭暴曬,從10號口的小門進去,能看到密密麻麻一片人頭。全國的投資人都匯聚在此,天津的、廣東的、江蘇的、河南的。一些外地投資者已經在杭州觀望了幾日,他們的投資額在幾千到數百萬不等。

但到了7月19日,黃龍體育館內已經空空蕩蕩。體育館相關負責人解釋道,臨時接待點僅在7月9日之後的數日對投資人開放。該負責人還表示,後續案情可向經偵辦瞭解。但他也奉勸道,這些平臺已經被立案偵查,最終的結局無外乎是將平臺剩下的錢拿出來給大家分,該類案件週期較長,頻繁地催問進展或許也無法推進案情。

微博上,投融家、多多理財、人人愛家等幾家平臺的投資人激憤不已,他們認為自己是徹頭徹尾的詐騙犯受害者。平臺不是死於經營不善,而是死於有預謀的捲款逃跑。諷刺的是,這幾家自融平臺的交易金額反而超過普通P2P公司。

假標、拆標問題頻現

用資金流入房市、創始人跑路來解釋近期的P2P行業,或許太過簡單。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獵雲網,“行業內有很多操作不規範的地方,主要是假標、拆標、長短標錯配。”

假標不難理解,即虛構項目籌集資金。由於網貸備案仍未推出,該類平臺仍然存活,並通過激進的市場推廣手段獲取大量用戶。資金則被挪作他用,如錢寶網創始人張小雷,做了偌大一場龐氏騙局。

一名杭州原配資公司的高管曾這樣描述杭州的集中爆雷潮:“杭州此前有一大批配資平臺,他們就是資金的二道販子,手上設了好幾個平臺,左手倒右手做大待收規模,再找好騙的企業主來接盤,他們用別人的錢賺自己的收益。杭州還沉澱下來一批配套服務的企業,做軟件的、網頁的、培訓的,各種金融馬甲齊全,所以騙子們比較好得手。”

拆標有兩種,一種是將金額拆分,把100萬的標的拆成10個10萬元的標的。由於大標金額高,更容易由一個標的產生巨大的壞賬壓力,引爆平臺。因此為獲得投資人信心,拆分金額是業內普遍的做法,平臺還可標榜自身走小額分散之路。

“你想,大標的借款主體200、500W地借大部分是先走銀行貸款的,銀行不借肯定有原因的”,上述業內人士再次強調大標的危險性,“小標的也是沒有銀行貸款資質的,但金額小,做做風控損失還好控制。”

更危險的拆標是從時間上拆分,又稱長短標錯配。比如將4個月的長標拆分成4個期限為1個月的短標,吸引投資人入局,並用下一個月籌集的資金來還上一個月的錢。一旦後期籌款不利,資金鍊自然斷裂。

無論是假標,還是拆標,原則上都不被允許。假標自不必說,可被定性為集資詐騙。關於拆標,2016年8月,國家便發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單一自然人在同一平臺的借款上限為20萬元,單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平臺的借款上限為100萬元;期限錯配也被認定為違規。

P2P產業假模假樣的花招太多,那它本身的模式是否有問題呢?

我們很難說它是有害的。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利率較低,讓不少資金端的理財需求難以滿足;同時又有龐大的小微企業和個人被銀行攔在門外。P2P就成了雙方的對接平臺,用更高一級的風險去換取更高一級的回報。

商業模式沒有問題的情況下,P2P平臺需要解決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降低風險。本身對接的就是在銀行眼中沒那麼優質的群體,挖掘互聯網數據做好風控和合規成為關鍵。

如果真正堅持規範,平臺的資產端應該充分分散,抗風險能力高;不搞期限錯配,資金鍊斷裂風險低;資金存管交由銀行負責。

外部環境:經濟下行、投資人集體性恐慌

如果說資金湧入樓市和假標存在地域特質的話,那麼經濟下行和投資人集體性恐慌造成的擠兌,就是全行業共同面對的難題。

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貸款類機構受到巨大壓力。銀行方面,截止到5月末,不良貸款餘額為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達1.9%,較一季度末上升了0.15個百分點。貸款利率增高,一些實體企業無法拿到新資金,利潤也不足以償還本金,於是開始陸續違約,不還老賬。

而P2P給出的利率很高,但它實際上沒有降低融資成本。在經濟上行週期內,新資金湧入、接連不斷的融資都能抵消這些問題,但去槓桿浪潮一來,泡沫免不了被刺破。

在這一大背景下,即便是不存在假標、拆標現象的規範化P2P平臺,也免不了要憂慮自身生存情況。

P2P平臺被引爆後,進一步引起投資人恐慌性套現。唐小僧、投融家等平臺爆雷後,市場情緒持續性傳染,資金進一步流出。一部分湧向安全性更高的大平臺,一部分則撤出了這個行業。

當資金端的規模因擠兌而減少,就算是沒有內部問題的P2P平臺,也會因為經營不善而爆發。

現今業內的普遍做法是加強平臺透明度,穩住投資人信心。愛財集團便將每週四設成了開放日,投資人可前往公司,瞭解公司動態。

一些平臺的高管甚至採取直播方式,證明自己還在,最先開始直播的是萬盈金融高管姚冬娜,之後小牛在線,團貸網,微貸網也紛紛跟上。

對此現象,EVC創始人表示,P2P公司沒有國家背書,他們要獲得投資人信心並不容易。未來有一種方式可能能解決現有問題,即通過區塊鏈技術打破國界,在全球範圍內找優質標的物,同時相關數據都以智能合約同步公佈。

而對於P2P從業者而言,他們或許正在苦苦等待備案出臺,希望行業規範化後能迎來投資人信心回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