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這份最全防溺水手冊送給家長和孩子!

暑假是中小學生溺水事故的易發多發期。如何防範溺水?遇到溺水如何救助?小編準備了最全防溺水知識送給大家,希望家長教給孩子,假期多加防範,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暑假↓↓↓

教育部:這份最全防溺水手冊送給家長和孩子!

▲ 教育部編寫的中小學生預防溺水童謠

問題一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 不瞭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導致溺水。

● 即使是習水性的人,由於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後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 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 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後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

● 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從而導致溺水。

問題二

如何預防溺水?

戶外安全很重要,中小學生防溺水要做到6個“不”。具體是啥?先來看段短視頻↓↓↓

● 鎮定放鬆能自救:

屏住呼吸體放鬆

斜仰水面鼻露出

嘴深吸氣鼻輕呼

身體穩定速求助

● 不放棄任何求生機會:

緊緊抓住漂浮物

救命二字大聲呼

● 肢體抽筋要及時呼救並上岸:

小腿抽筋不要慌

扳腳壓腿速呼救

疼痛緩解速上岸

問題四

兒童溺水如何施救?

在加強預防的同時,家長及監護人也要掌握相關的急救知識和技能。意外發生後,救人刻不容緩,以下6點要知道!

● 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

● 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

● 倒出呼吸道內積水:救人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讓溺水者頭朝下,拍背。

● 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 吸氧:現場有醫療條件,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條件不足的,用手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 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儘早脫下,溼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教育部:這份最全防溺水手冊送給家長和孩子!

這十種表現說明溺水了。看到有人在水中有以下這十種情況時,不要猶豫,趕緊求救!(注意!是求救)

① 頭浸在水裡,嘴巴在水平面上。

② 頭向後仰,嘴巴張開。

③ 眼睛空洞,眼神散亂。

④ 眼睛閉上,臉無表情。

⑤ 頭髮散亂在額前或者眼睛上而無動於衷。

⑥ 豎直方向上,腿部沒有動作。

⑦ 換氣慌亂,斷斷續續。

⑧ 想遊向一個方向,但是無法前進。

⑨ 嘗試翻轉身體。

⑩ 好像在攀爬無形的階梯。

請提醒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你的一次提醒,有可能救了一個孩子!甚至一個家庭!

來源

| 部分內容據學校安全教育平臺、人民日報微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