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要上市了:披著社交屬性的假貨電商能走多遠?

拼多多要上市了:披著社交屬性的假貨電商能走多遠?

在阿里、京東等巨頭的夾縫中生長起來的拼多多,因為不容易,所以被賦予“電商攪局者”的身份。但是仔細研究拼多多的商業模式,不過是藉助電商政策監管漏洞,通過大量假冒偽少、低價產品的橫行,製造流量吸引眼球,最終結果如何?仍是一道謎題。

池梅||撰稿

如果說藉助互聯網浪潮,阿里、京東快速崛起創造了新的商業奇蹟,那麼拼多多無疑是一個全新的神話。不到3年時間,拼多多在電商領域殺出了一條血路,赴美上市市值預計將突破240億元。然而,另一面則是拼多多累計虧損13億,商品品質屢屢被質疑,上市也被解讀為失血著急,隱憂不小。

近日,有外媒報道,中國知名購物平臺拼多多將於7月26日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掛牌交易。目前,拼多多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更新後的招股書,股票代碼為PDD,市值可能超過240億美元。最新招股書披露,拼多多計劃將40%的募資款用於增強和擴大公司現有業務,40%的會用於技術研發,剩餘資金會用於日常公司運營和潛在投資項目。

從2015年9月成立,到2018年7月上市,即便是作為互聯網獨角獸,拼多多的速度也太快了點。在2018年年初,拼多多的成交額超越唯品會,成為繼阿里、京東之後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但受限於互聯網社交電商、低價特賣的模式,拼多多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招股書,拼多多2018年第一季度累計虧損(含期權支出)為13.12億元人民幣,2016年和2017年分別發生2.92億元和5.25億元人民幣淨虧損。

尤其是與京東市值542億美元,唯品會66億美元市值相比,拼多多最高估值240億美元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尤其是與前兩家公司相比,都是成立十年以上,有穩固的商業模式。而拼多多從從2017年第2季度開始收取0.6%的佣金和提供付費廣告服務,若保持2018年年收入121億人民幣,才可能實現240億美元的最高估值,這意味需要保持季度數十倍的增幅。

此外,拼多多從0到240萬的高估值背後是用戶增長規模和低成本,尤其是獲客成本低。在2017年,拼多多獲客成本僅為11元,不過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已達49元。因為流量獲取的挑戰,拼多多不得已在銷售和市場,以及品牌、廣告方面的投入增多,也直接導致2018年開始虧損變大。

而能否維持用戶規模和高增速也是很多人對拼多多的最大質疑。從數據看,拼多多增速已有下滑趨勢,2018第一季度日活增幅為5000萬,而其在2017年第3季度和2017年第4季度日活增幅分別為5800萬和8700萬,顯然已經進入增長平臺期。

此外,很多的質疑還集中在拼多多的模式以及商業模式上,尤其是在當前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拼多多廉價品的銷售實際上是一種消費降級。未來除了廣告投放,在品牌、品類、定位、服務等多層面,找到新的增長點,都是拼多多面臨的挑戰。

在拼多多的資本背後,可以看到騰訊的身影,相比阿里、京東,騰訊或許正想找到一個電商新抓手。但是野蠻生長的拼多多最終能走多遠,並不只是資本說了,而是用戶說了算!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