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閱卷人親授評卷給分四大基本原則及答題四點得分建議

目前高考考試的閱卷都是在網上進行的,閱卷工作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答卷掃描、切割階段。

第二個階段為評卷階段,包括培訓、試評,制定評分細則,評閱試卷及質量監控等環節,使用全國卷的各省份閱卷時間基本都是相同的,一般會從6月9日開始。

第三個階段為評卷數據核查及統分階段。

高考數學閱卷人親授評卷給分四大基本原則及答題四點得分建議

一、高考數學閱卷基本情況

閱卷人員組成:目前高考數學閱卷主要由大學老師組成,部分省份會抽調少量高中老師。

評分細則制定:在閱卷開始前一般會組織學科專家組以及各題題長對全省數學試卷答卷進行調研,先了解掌握考生各種可能的答題情況,對每一種答題情況,進行細緻的分析,最後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得分細則。

一般每道數學解答題都會列出所有可能的主流解法,然後制定每一種解法的評分細則,為了保證每種解法得分公平,首先會對每一種解法依據考察的知識點分解成若干得分點,然後將考察的知識點找同值的知識點,這樣就能保證同值的知識點分值相等。

解答題創新解法的處理:如果閱卷老師在閱卷過程中發現學生答案中出現新的解法時,必須向學科專家組彙報,由學科專家組討論研究制定此解法的評分細則。

高考數學閱卷人親授評卷給分四大基本原則及答題四點得分建議

閱卷流程:將一道試題隨機發放給兩名老師,老師分別評分後,評卷系統會立即算出兩個評分之差。如果差值在規定誤差(由評卷專家組事前科學設定)範圍內,則將兩個評分的平均分作為該題最終得分。如仍不符合誤差標準,則該道試題將提交給學科專家組進行“終審判決”,由兩名以上的評卷專家集體研判,給出最終得分。

試卷複查:在評卷過程中,各學科專家組隨時對所評試卷進行復查,複查數量一般不低於評卷總數的20%,同時對於數學高分的試卷一般都要複查。

高考數學閱卷人親授評卷給分四大基本原則及答題四點得分建議

二、高考數學閱卷給分四大基本原則

1、適當寬鬆原則:只要考生的答案能符合題意,就算與標準答案不同照樣得高分,在閱卷過程中會堅持儘量給分的策略,在得分細則上一般會適量增加容易點的分值,減少難點的分值。高考數學專家樊瑞軍建議:對於不會的題目儘量按照四步直譯方式書寫,詳細可參考樊瑞軍課堂相關視頻課程講解,網絡直接搜索樊瑞軍。

高考數學閱卷人親授評卷給分四大基本原則及答題四點得分建議

2、重對輕錯原則只要學生答對了一部分,即使其他部分是錯的,會把對的部分分值給上。

高考數學閱卷人親授評卷給分四大基本原則及答題四點得分建議

3、踩點給分原則只要關鍵步驟正確,裡面的計算即使有少量遺漏也會得滿分,由於閱卷時間比較快,閱卷過程基本都是先關注結果,對於過程並不是特別注意。高考數學專家樊瑞軍建議:不能保證結果完全正確的情況下,建議考生可以用序號標記出重點步驟,對於提高得分會有很好效果。

4、試卷的書寫整潔:一般數學條例明確得分會普遍高一些,如果書寫混亂得分會比較低,得不了高分。

三、高考數學考場得分的四點建議

1、高考數學專家樊瑞軍建議高考數學卷面書寫要重視四個點

(1)字跡不要潦草特別是一些數字,特殊符號如圓括號,方括號要寫清楚

(2)對於數學中的符號書寫要規範比如集合的書寫,向量的書寫等

(3)運算時不要急,一定要確保正確,很多同學對於數列、圓錐曲線中方程組求解錯誤,導致後面計算全部錯誤,寫的多但都無意義,導數題目求導錯誤,後續所有計算全部為零。

(4)忽視明顯的一些書寫錯誤,一般數學的答案都要求最簡,比如一些能約分的要及時約分,有根號的一定要分母有理化,有些書寫符號能省略,有些不能省略一定要注意,還有一些式子化簡過程中某一部分憑空丟掉了一定要及時檢查。

高考數學閱卷人親授評卷給分四大基本原則及答題四點得分建議

2、充分利用閱卷機制得分

考生遇到不會的問題一定不要空白,也不要亂寫,儘量按照踩點得分四步直譯的方式力所能及書寫要點,對於中間不會的可多寫一些相關的,由於閱卷進度要求,閱卷老師看的都不太詳細。

3、要注意大學教師和高中教師的區別

高考閱卷負責人都是大學老師,無論從高考命題還是閱卷都會有一些大學老師的特徵,大學老師一般會重視思考過程,淡化具體的展示方式,相對於高中數學更貼近高等數學,所以考生適當的利用一些高等數學的方法解決導數問題完全是可以的。

4、平時多梳理易錯點和考場解題思考的一些應急策略

對於易錯點樊瑞軍課堂針對高考數學選擇填空視頻課程中專門講解了33個核心命題點以及配套的33個易錯點和7大陷阱,將會在後續梳理100個左右的基礎易錯知識和基礎解答題專項易錯點,對於考場解題中的一些應急思考策略也給大家在高考數學選擇填空秒殺技術與解題方法路線一網打盡課程中進行了全方位的方法講解,大家在學完課程之後可以詳細梳理一下。

高考數學最後衝刺提分精選視頻課程講解網絡搜索樊瑞軍課堂,關注今日頭條樊瑞軍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參與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