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9.95畝!涉及15個村!瑞安這個老地方終於要拆了

近日,飛雲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南濱江景觀帶攻堅組副組長姜良柳週末出差回來,就馬不停蹄地趕到馬道村處理拆改事項。自去年啟動南濱江景觀帶一、二期改造工程以來,這樣的工作狀態是飛雲街道工作人員常有的。

南濱江景觀帶改造工程意味著什麼?飛雲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毅說,該項目的實施表示市委、市政府“擁江發展”城市化戰略進入實質性階段,更是飛雲南市區“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起飛點與橋頭堡。

全市拆遷戰線最長 涉及15個村

據瞭解,南濱江景觀帶一、二期改造工程東起下廠村,西止瀋海高速公路,涉及飛雲街道轄區15個村居,總佔地面積2089.95畝,需拆遷安置住宅1108間、非住宅60家,是全市拆遷戰線最長、所涉村居最多、房屋權屬最複雜的拆改團塊。

南濱江全線開發分為三期,目前啟動一、二期。其中,一期涉及7個村居,面積570多畝,總戶數733戶,去年7月開始前期籌備,4個月內完成一期範圍違建拆除、數據調查、方案出臺、產權認定、安置地塊徵地等階段性工作,於去年12月進入入戶簽約環節,目前整體簽約率已達89.77%。二期涉及8個村,面積1400多畝,總戶數350戶,於去年9月啟動徵地,一個半月完成全線8個村共計1206畝徵地,並於今年4月初全速進入簽約環節,經歷短短三個月,整體簽約率已達95.97%。兩個團塊均計劃年內啟動騰空拆除工作。

“速度”背後是萬眾一心的合力。去年7月,以平陽坑副鎮長唐長青為組長的“百獅”攻堅組正式入駐,以全新的工作激情,開足馬力,全面配合街道開展拆改攻堅工作。飛雲街道全員發動,針對15個村居成立了15個工作組,飛雲街道班子全體成員每人聯繫一至兩個村,擔任組長,並搭配駐村幹部、村“兩委”、攻堅組、捆綁部門和站所聯動隊成員,形成全線壓上的強大工作態勢,為攻堅工作注入強大的戰力。

2089.95畝!涉及15個村!瑞安這個老地方終於要拆了

兼職“村支書”與80後“村主任”搭配攻堅

7月10日22時多,宋家埭村城中村改造攻堅組的微信群裡還“滴滴”聲不停,飛雲街道宣傳委員、組長蘇小麗在群裡整理了當天組員彙報的進度,並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事項。

蘇小麗帶領的宋家埭村城中村改造攻堅組的拆遷任務,在南濱江景觀帶二期工程中是最多的,共135間、124戶。儘管任務最繁重,該組的攻堅速度卻一點不拖後腿,目前已簽約118間,已安置16間,只剩下1間未簽約。

宋家埭村本來沒有村黨支部書記,蘇小麗挑起擔子,兼職當起了村書記,與“80後”村委會主任薛行總默契搭配,順利推進徵收房屋的簽約進度。

萬事開頭難,蘇小麗的思路很清晰。她和村幹部將拆改名單理出,讓村攻堅組成員根據相關的親戚朋友關係,一一認領任務,並發動公職人員、黨員、家屬黨員、村民代表等帶頭籤,給簽約工作開了個好頭。

和其他攻堅組的“雷厲風行”不同,蘇小麗的攻堅風格是“春風化雨”。遇到拆遷戶的抱怨、不理解,她總能先換位思考,表示理解,再用溫和的方式講述道理。蘇小麗給拆遷戶打電話勸說,往往要20分鐘以上,常常說得手心出汗,好在不少拆遷戶被她的真誠和耐心打動,放下戒心,自願簽約。週末,蘇小麗心裡常放不下“攻堅”這塊石頭,和薛行總來到村裡,找到當地有威望的退休村幹部,和他們一起上門做拆遷戶的思想工作。拆遷戶對評估信息有疑惑,她就帶著對方去簽約中心核對信息,曾在簽約中心等了4回,卻都沒有等到拆遷戶,但仍耐心友好地繼續勸說,最終成功簽約。

  錯失三次發展機遇

多數村民渴望“擁江發展”

南濱江景觀帶一期工程共涉及733戶,其中馬道村212戶,佔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因產權認定、土地性質、人員構成等複雜因素,馬道村的團塊拆改成為一期工程中的重難點。”姜良柳說。

馬道村地處飛雲江下游南岸,同市區隔江相望,有飛雲江橫渡、閣巷輪、曹村輪等,地理位置優越,曾是我市十大經濟村之一。然而,1988年飛雲江大橋建成後,馬道村的交通優勢不再凸顯,發展受限。馬道村黨支部書記王小娒告訴記者,歷史上馬道村曾有過三次發展的機會,但因村民意見不統一,未能抓住機遇。如今馬道村沒了往昔的光輝,看著不少村欣欣向榮,馬道村卻連紅綠燈都沒有,不少村民認識到發展的緊迫性。

如今,瑞安“擁江發展”政策的東風吹到了馬道村,王小娒說,馬道村多數村民迫切希望能抓住此次機遇,過上新生活。

“快點拆吧,可受不了這老房子啦!”說起現在的居住環境,馬道村村民曾上松就一臉愁容。他今年63歲,和妻子、兒子、兒媳婦、孫子孫女一家6口人擠在一間兩層樓的老房子裡。“這房子有57年的歷史了,一到颱風天,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曾上松不禁抱怨。看著朋友近年來都住上了高樓大廈,他別提多羨慕了。這次等來了拆遷機會,他毫不猶豫地第一個簽了,還動員其他村民簽約。

為推進簽約進度,馬道村還內設了5個工作小組,由村“兩委”、村務監督委員會、婦女執行委員會、老人協會執行委員會等40餘人組成,每週分析工作難點,及時下情上報,並召開歷任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座談會,宣傳拆遷工作的意義。其中,老支書盧上中動員不願簽約的姐夫、外甥,第二天就成功簽約了。老支書蔣朝青在廣西經商,聽說家鄉拆遷,二話沒說,趕回來簽約,還帶動不少人簽約。

眼下馬道村多數村民心盼新房建成,已簽約182間,但還有19%未籤。據瞭解,目前未簽約人群中,主要是因對城中村改造意義的理解片面化,仍心存幻想,故意拖延時間以期望獲取更大利益,導致拆改簽約難度增大,耽誤進度。“為了馬道村的發展,為了瑞安‘擁江發展’城市化戰略落地,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城中村改造,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拆遷政策,啟動依法徵收程序,為老百姓實實在在釋放拆改紅利。”姜良柳說。

(記者 張洵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