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鎮館之寶,海南是一把劍,四川的最高,就數青海年代最近了


山西博物院:晉侯鳥尊,晉侯鳥尊蓋內和腹底鑄有銘文兩行共九字,其銘曰:"晉侯乍向大室寶尊彝"。大意為晉國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寶器,可證其為宗廟禮器,這件鳥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晉侯燮擁有的一件祭祀禮器,該鳥尊現收藏於山西省博物館,被譽為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四川三星堆博物館:青銅神樹青銅神樹,夏代晚期青銅器。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其中一號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幹殘高3.84米。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都站立著一隻鳥,鳥共九隻,神樹的下部懸著一條龍,龍的頭朝下,尾在上,夭矯多姿,造型巧奪天工,使神樹顯示出非凡的魅力與深厚的象徵意義。

青海省博物館:銅鎏金觀音造像,鎏金觀音造像屬國寶級文物,由明朝皇帝賜給青海著名的瞿壇寺。像高146釐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蓮花座上。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體鎏金,其鑄造工藝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術水平。在七件鎮館之寶裡面,就數青海的年代最近了。


江西省博物館: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此甗雙耳外側飾燕尾紋,雙耳上各立一雄鹿和一雌鹿,回首瞭望,乖巧可愛,器身上立獸是商代江西青銅文化的地域特點,整器一次渾鑄成型,說明當地在商代就已掌握高超的青銅範鑄工藝,它體形巨大,氣勢雄渾,奇美詭異,穩定性良好,有“甗王”之譽。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翔鷺紋銅鼓,此面銅鼓距今約2200年了,鼓身所刻圖案紋式內容豐富、活潑生動,鼓底足部一側臥刻篆文“百廿斤”,彌足珍貴,整器品相完好、鑄造精良,在國內實屬罕見,堪稱國寶級文物。

海南省博物館:越王亓北古劍,又稱“盲姑”劍和“不壽”劍,系越王勾踐之孫王不壽的自用劍,距今已有2400年的歷史,目前發現存世僅三柄,尤以入藏海南省博物館的這柄最為完整,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劍中最長的一把,品相極佳。“越王亓北古劍”藝術價值甚高,全劍器形完整,品相極佳。錯金鳥蟲書篆體保存完整,文字清晰,色彩鮮明,以複合金屬嵌鑄劍身,為“複合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