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智庫傳媒:2018貨幣政策調控:挑戰與政策

亚太智库传媒:2018货币政策调控:挑战与政策

亞太經濟時報

美國減稅措施和外貿政策仍會給全球經濟格局帶來一定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有可能多發頻發,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不容忽視。本文選自《亞太經濟時報》2018年6月14日第四版。

亚太智库传媒:2018货币政策调控:挑战与政策

全球經濟復甦態勢仍可能延續,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將進一步趨向正常化,美聯儲的進一步加息動作為各界所關注,全球利率中樞可能會有所上行。

美國減稅措施和外貿政策仍會給全球經濟格局帶來一定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有可能多發頻發,對國際金融市場的衝擊不容忽視。

在全球經濟復甦背景下外需回暖,對國內經濟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但來自外部的不確定變化也可能向國內經濟金融領域傳導,全球經濟復甦和大宗商品價格回暖還可能給國內物價形成一些壓力。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取向變化也會對我們的政策空間形成一定擠壓,增大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

資產泡沫警報尚未解除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和創新驅動戰略不斷深化實施,中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質量效益提高。當前消費和外需總體平穩,製造業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和企業利潤改善較為明顯,已經能夠看到我國經濟增長質量提高、經濟結構優化的趨勢,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

但也要看到,經濟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患,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強化,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債務和槓桿水平還處在高位,資產泡沫“堰塞湖”的警報尚不能完全解除,金融亂象仍然存在,金融監管構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環境,我們既要堅定理想信念、不畏艱難險阻,也要心存風險意識、時刻保持警惕。

管住貨幣供給閘門

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應當更注重經濟的發展質量,而非一味地追求增長速度,已不再適宜粗放式的增長模式,不能依靠貨幣信貸的“大水漫灌”來拉動經濟增長,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創造條件。

亚太智库传媒:2018货币政策调控:挑战与政策

人民銀行將按照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要求做好總量調控,根據調控需要和流動性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增強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嚴防金融風險仍是頭號任務

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的要求,這是對宏觀調控框架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是反思國際金融危機教訓並結合我國國情的重要舉措。

亚太智库传媒:2018货币政策调控:挑战与政策

要健全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視覺中國 圖

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之前,主流央行政策框架以貨幣政策為核心,但貨幣政策作為總需求管理工具,在維護金融穩定方面有一定侷限性。宏觀審慎政策則直接作用於金融體系本身,側重於抑制金融體系的順週期波動和風險跨市場傳染,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宏觀審慎政策是對貨幣政策的有益補充,二者的協同互補能夠有效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把保持幣值穩定和維護金融穩定更好地結合起來。

人民銀行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探索將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金融等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同業存單、綠色信貸業績考核納入MPA考核,優化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對資本流動進行逆週期調節。

優化信貸結構是當務之急

適當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

受制於投資收益率和回報週期等因素,社會資本在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等方面參與熱情相對較低。在控制好總量的前提下,貨幣政策可以在這些領域適當使用結構性工具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發揮一定的輔助作用。

亚太智库传媒:2018货币政策调控:挑战与政策

人民銀行將落實好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達到一定標準的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的相關工作。繼續運用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PSL等工具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再貸款支持力度。向全國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和央行內部(企業)評級試點,將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貸款、綠色貸款納入貨幣政策操作的合格擔保品範圍。

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

繼續穩妥推進各項金融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金融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有利於提高金融業競爭力、增強金融體系韌性,為推動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也為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轉型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於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大意義,是以市場化方式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一環。

人民銀行將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督促金融機構健全內控制度,增強自主合理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從提高金融市場深度入手繼續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不斷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探索和完善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進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

亚太智库传媒:2018货币政策调控:挑战与政策

當前,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人民幣匯率有條件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當然國內外市場還存在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匯率能夠發揮宏觀經濟“自動穩定器”的作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有序推進和匯率彈性的增強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經濟金融體系應對外部衝擊的韌性。

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原標題: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本報記者黃語心整理)

亚太智库传媒:2018货币政策调控:挑战与政策

關注您所關注

向上滑動

亚太智库传媒:2018货币政策调控:挑战与政策

gdsqzx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是經省委宣傳部、省編辦批准,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省綜合性省情調查研究機構,是一家特色明顯、機制靈活、具有獨立法人治理結構的新型智庫。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堅持以“關注民生、影響決策、服務社會”為宗旨,主要承擔著組織開展省情調查研究及有關形勢分析研究工作,形成了基於調查數據的特色智庫研究模式,為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的基本職能。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369號大院

電話:020-38874449

gdsqzx

長按右方二維碼

關注我們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