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有了網絡的衝擊後,看書人的比例雖然是少了一些,但總的來講,喜歡買書、看書、藏書的人和家庭還是越來越多的。

書怕火、怕潮、怕曬、怕蟲、怕刮、怕撕裂、怕汙染等,並且很重,搬家時很麻煩,是很難管理的東西。

有的家庭將書管理的很亂,想找某一本書時很費勁;也有的隨意亂扔,造成掉頁、摺頁、汙染等;還有的“喜厚不喜薄”、“喜新不喜舊”,將一些已有幾十年歷史或有重要收藏價值的舊書當作廢品賣掉;還有的不知道藏什麼書,花了很多的錢買了很多的新書甚至盜版書。

那麼家庭當中應該怎樣去管理書籍呢?我根據十年來對書籍的管理和整理的經驗總結如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購書

購書時切不可買盜版書,盜版書雖然很便宜,但是因為買盜版書既影響使用,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

也不一定都要買新書,新書不但價格較貴,而且有很多是“東抄西拼”的,“裝禎好看但意義不大”。應該多到舊書攤去看看,舊書都是書店所沒有的,甚至是絕版的書,並且價格也相當便宜。關鍵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沒有盜版書。

再者,要是買了一本建國前後出版的書,現在已經是60年了,很快就是文物了,留給後代就是精神和物質的財富。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是用1元錢在廢品收購站買的,1953年出版,1954年印製的,是建國後的第一版《新華字典》,非常珍貴奇缺,網上有賣700多元。

購書時要選擇自己需要並喜歡的,最好是能看懂並有收藏價值的。根據經驗,“文革”時期及以前出版的書籍最嚴謹,極少有錯誤的地方,就是出現了也附有“勘誤”表。

有的書暫不能成套,買到後就要作一下登記,碰到再賣舊書的就拿出來登記來看看能否配上。

書籍與古董的不同之處就是假的非常少,但是在古玩攤上就要注意了,因為賣假古董也有一些仿印並做舊的“假古籍書”和假的“文革”資料。我去西安就發現,市內小攤上賣的《毛選》和《毛主席語錄》基本都是後印制的。

書櫃

家庭中一定要有像樣的書櫃,並要有能既透明又能防塵的玻璃門。買書櫃時不要買一組裝滿了後再買另一組,最終造成幾組書櫃的式樣及規格不一致而影響美觀,要根據房間情況及自己的喜好一次性買幾組,開始裝不滿書時可做博古架使用。

管理

家庭藏書關鍵就是對書的管理,管理好了不但能延長書的壽命,給後代留下精神的財富,甚至是物質的財富,而且也便於日常中使用,而且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非常大的。著名文人姚篷子(“四人幫”姚文元的父親,是與魯迅同期的文人)給他的後人留下萬冊古籍善本。宋版書兩頁就是價值十幾萬元,簡直就是價值連城啊!

書及書櫃,同時也是家庭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和重要的擺設,是一個家庭中最能體現主人及家庭整體素質的名片。

厚書的管理

一些精裝書如果直接立在書櫃裡,很容易造成書的走型而加快破損。應根據書的外形尺寸用較硬的紙板粘糊一個書套,將書裝進書套中,除書脊外全在書套中,既能防止書的走型又能防落塵埃。再根據書套的規格打上書名。為了防止書套對書皮的摩擦損壞,可用一張紙包在書的外表再裝進書套。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本書是1959年慶祝國慶十週年時,中央有關領導人及公務院各部級領導們寫的紀念文集。各行各業建國前的經濟數據,及建國十年後的發展變化數據,很有收藏價值。但是以前的擁有者保護的不好,磨損嚴重甚至有水跡。我買到手後就做了這個書盒保存起來了。

  • 多冊套書的管理

很多成套的書,而且每冊的厚度還不大,在書櫃裡也是很不好存放的,也要按品種做書盒。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套《康熙詞典》我以前就有,並作了書盒,但是被人借去後不還了,只剩下這個書盒了。為了這個書盒,就在網上重新買了一套,這個書盒就又用上了。

這是在網上買的1925年印製的12冊一套的《古文觀止》線裝書,沒有函套,為了好好保存它,就自己做了函套。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是1937年3月出版的一套8冊的《鄭寶堂讀書記》,做了這個書盒就好多了。

  • 薄冊書的管理

許多較薄甚至沒有書脊的薄冊子,在書櫃裡既不容易查找,也不美觀。可將同一種類或同一系列的數冊合裝在一個書套裡,書套的口向內,打印上合適的書名字體後粘在書套的脊上,這樣既醒目、又好看,也不損傷。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類的小叢書基本都是“文革”前後印製發行的,除了印製的質量好以外,關鍵是帶有濃厚的時代和政治色彩,很值得收藏。但是要收配是很難的。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套《十萬個為什麼》看似是很普遍的,本來是不珍貴的。但是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上世紀八十年版的14冊版,在九十年代又後續了10冊就很少了。在最近幾年前仍然在出版發行前14冊,不知何故後續的10冊不再發行,所以全套的24冊就珍貴了。這套書中每個專業類別中分兩冊的其中第2冊、分三冊中的其中第3冊、分四冊中的第3、4冊都是九十年代後續的,我配齊這24冊竟然用了10年時間。

  • 資料的存放

有一些單張紙或是張數很少的(如畢業證書、獎狀、地契、無信封的書信、手書、文革時期的傳單等),要用薄膜套上,否則不但損壞的厲害,而且也很不好管理。

這類的資料頁數都很少,不能成冊,只有套上薄膜才能很好地保存起來。

  • 破舊書的整理

年代久遠的破舊書一般其收藏價值遠遠大於使用價值,所以應儘量保持好現狀,有能力和條件時要進行修整,切不可亂糊亂粘。修書是件動手能力很強的工作,要心細手巧才行,否則的話就不要動它,防止把舊書修成了廢書,同時還要“修舊如舊”。

(1)單獨包個書皮(書封面的紙如很薄很舊時,包書的紙也切不可太厚);

(2)修整破舊書時,切不可粘新紙

也不能用透明膠帶和“兩面膠”,更不能用訂書釘,要用“糨糊”或是“乳白膠”仔細地粘修。平時要保留一些各類舊的紙張、書皮等,以備修書用;

(3)一些圖書館淘汰書中的“借書單”,有很多是隨便不要撕掉,因為有的標有圖書館名及借、換日期,還可能有名人簽名,這同樣也是文化,也是有收藏價值的;

(4)有黴味的書要擦淨後涼幹處理;

(5)很多舊書是用“釘書釘”裝釘的,要仔細把封面和封底折在一邊,每隔幾釐米用錐子將除封面封底外的書頁扎眼,而後勇用多股的線將重新穿釘,最後把舊的釘書釘除掉,再仔細地把封面和封底粘上。舊書釘會腐朽書頁的;

(6)書脊一般會先破損,用漿糊仔細抹上後,用薄膜將其包裹,而後插進書中夾緊,數小時後揭掉薄膜。

(7)如果封面與扉頁有粘連時,小心將此兩頁與書分離,而後放進清水中浸泡。待全部浸透後取出,用舊報紙吸去明水,小心將粘連的紙張剝離,再分別用舊報紙吸溼,反覆換舊報紙直至脫水為止,最後小心地粘在書上。在此過程中切不可放在陽光下暴曬,也不能用電熨斗強行乾燥,防止紙張走形。

(8)封面有透明膠帶的處理:用電熨斗(非霧)對此處加熱,一般情況下就能輕輕揭掉,切不可毛糙地去揭,會粘掉文字和圖案的。

(9)圖書館出來的舊書脊上很多粘貼了口取紙,要是不在乎就不要動它。要想揭去是很麻煩的事情:用電熨斗先將此處解熱,而後小心地揭掉。粘貼上很多年的,其粘結度已經失去,就用鋒利刀片輕輕將其剝離。

這本是1934年3月出版的《歷代名人年譜》,買到手時書脊嚴重破損,經過十幾道工序才修到這樣。修這樣的書一定要“修舊如舊”才行。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本書是1947年7月出版發行的,郭沫若著作的《革命春秋》,買到手時也是破爛不堪,書脊和封底都缺損了,我後修整到如此程度。

  • 珍貴書的管理

有一些有歷史意義的書,是永遠也不會再翻印了,所以要加倍愛護,其方式也是做書盒存放。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套書是1972年至1966年五年的時間裡,每年出版一冊,是每年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 週年”的歌曲集,要是“文革”不結束,肯定還要繼續出版的。在1977年出版了《十月戰歌》歌集,也是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 * * 週年”的,但是版式、書名已經都變了,所以就不應該與前五冊歸為一套。根據第一冊沒有排序號,第二冊是“續集”斷定,當時是沒有計劃要出版套集的,以後是隨著形式的發展就成了每年出版一冊了。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套“樣板戲——京劇”是拍電影前的演出版,各劇中很多的人名與電影中的不相同,唱段也與電影中的有點區別,很有意思的。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家裡藏書多怎麼管理?

這套《主旋律》是電影版的,出版於1970年至1974年,共12冊。紅色封面的好買一些,其餘的就很難買的,其中《磐石灣》我買了10年沒有如願,最後在網上書店買到了。上面兩排中的7冊是當年的“八大樣板戲”其中的七個,第八個“樣板戲”是《交響音樂沙家浜》,可是隻出版了總譜,而沒有主旋律譜,所以不能和這些歸納在一起;下面一排的五冊京劇主旋律譜,是當時的第二批“樣板戲”。如今我全部收集的12冊均是“一版一印”的。

  • 擺放管理和注意事項

放書的房間要避免潮溼、乾燥、灰塵、煙火、日曬、蛀蟲等。每層書架上的書不要擠的太緊,要經常擺動檢查一下。同類的書要放在一起,並要儘量按尺寸的一致擺放。要放上一些衛生球之類的防蛀物品。在寒冷地區書櫃不要靠在“冷牆”(外牆),以防止因牆結露而使書受潮。

(1)住二層以上的樓房時,書櫃的最下一層離地面最少要20釐米左右,防止自來水跑水後對書籍造成損害;

(2)住首層樓房的,書櫃離地面40釐米(床的高度)的範圍內不要存放書,避免溼氣將書破壞;

(3)住平房的,地面以上80釐米(桌子的高度)的範圍內書櫃不要放書籍,防止水災對書的破壞。在夏天有漏雨可能的房間要用大幅的塑料薄膜把書櫃的前後及上面都覆蓋住,防止雨季房屋漏雨;

(4)存放書籍的地方,儘量不要有電器插座

(5)書桌上儘量不要放置水壺、水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