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在餐桌上的樣子,就是他未來的鏡子

你孩子在餐桌上的樣子,就是他未來的鏡子

這一天之中,除了睡覺之外,最美好的事情當屬一家人,一起坐在飯桌前,守著熱騰騰的飯,吃掉一天的疲憊與不開心。可其實,飯桌不僅能讓人感到幸福,還是教引孩子的絕佳之地。

餐桌裡,有你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不少孩子,四五歲了都要讓大人餵飯,自己根本不會吃。甚至還有的家長,因為幼兒園老師不給孩子餵飯,跟老師掐架……

但這件事是老師的錯嗎?幼兒園裡那麼多孩子,要是都因為不能自己吃飯而讓老師喂,哪裡還有時間學別的?

孩子1歲時,就可以嘗試著讓他們自己用小手抓著吃一點東西了,而3、4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的孩子,以後的自理能力也會比較差。別因為家長的不放手,而害了孩子。

餐桌上,有你孩子是否能分享的品德。

同事家的孩子豆角,平時家裡人特別寵,要什麼都會給端到他跟前去。在吃飯的時候,自己不喜歡的菜看都不看一眼,碰到喜歡的菜,就不許讓別人吃,吃一口都要哭,都要發脾氣。我們有時候去做客,看在眼裡,實在是覺得有點自私了。

小孩子不愛分享吃的很正常,但是一點都不行,還要鬧脾氣,只能說是家人嬌慣的太厲害了,讓孩子覺得家裡他才是老大,不知道體諒別人的辛苦和心情。

這樣的不懂得感恩和分享的孩子,以後是要吃大虧的。所以,要我們做家長的正確的引導才行,讓孩子知道感恩和分享的意義,而不是一味寵溺,順著他的心意來。

餐桌,能體現一個孩子的舉止修養。

在我小的時候,我父親總是教育我,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家人沒來全之前,不許動筷子;上了菜以後,讓老人先吃;要吃自己面前的菜,不允許在菜裡翻來翻去;出門吃飯的時候要對人有禮貌。

這幾點我一直都牢記在心,並且也是這麼教自己的女兒的。確實,一個在飯桌上沒有教養的人,好感度立馬就會降為零。

別讓你的餐桌,變成了關上你孩子的與人交往的大門。

多花點時間陪孩子吃飯。

現在的社交這麼豐富,我們經常會有不在家吃飯的時候,或者給孩子做好了讓他自己熱著吃,或者讓爺爺奶奶陪他吃,再要麼就是點外賣。

但是小孩子,內心最期盼的,就是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吃飯,他們可以什麼都不想,就只是跟父母吃一頓飯,就能滿足。

如果因為工作忙碌,而總是讓孩子一個人吃飯,冷清的飯桌孩子面對的久了,幸福感和心理冷情感就會成反比發展。

所以,沒什麼要緊事的時候,就在家陪孩子吃飯吧,簡單做兩道菜,無需山珍海味,也無需大魚大肉,只要有父母的陪伴和愛,孩子就會覺得異常幸福。

另外,餐桌是用來吃飯的地方,別去講一些會讓孩子不開心的事情,也不要去玩手機,陪伴也不僅僅是坐在這裡就可以了,不是嗎?

一頓熱騰騰的飯,就是能維繫一家人的最好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