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蒙娜麗莎》藝術成分那麼高?是因爲名人作的畫嗎?

不,《蒙娜麗莎》雖然是達芬奇創作的油畫,但是卻不是因為達芬奇這畫才出名,而是因為《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為什麼《蒙娜麗莎》藝術成分那麼高?是因為名人作的畫嗎?

1504年左右,達芬奇創造了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作品咋看是一個女人的微笑,但事實上不是,在這幅畫的背後還隱藏著第二張臉,科學家通過多光譜掃描發現了三種不同的繪畫,他們就隱藏在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如果我們將這些圖像還原,那麼就會看到一個動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得不佩服達芬奇的天才創作。蒙娜麗莎的第二張臉?更多在最新的發現中達芬奇的作品有三個不同的蒙娜麗莎,第三個“隱藏的肖像”最令人驚訝,因為這是第一版的蒙娜麗莎,時間很可能在1503年,之後的數年內,達芬奇陸續在這個基礎上畫了第二版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到底是誰?更多關於蒙娜麗莎的神秘身份,一直沒有個定論,據說蒙娜麗莎屬於某個富貴家族,由於幼子夭折,因此終日不樂,達芬奇試圖通過繪畫的途徑讓她笑起來,因此這一笑就是500年,還不打折。

為什麼《蒙娜麗莎》藝術成分那麼高?是因為名人作的畫嗎?

《蒙娜麗莎》的姿勢,已經昇華為一種神聖的符號,它不僅僅是藝術規律問題,不僅僅是對文藝復興人文思想粗糙大潮的衝擊,而是心靈迴歸者、覺醒者心中的一個崇高細緻理想的顯現。《蒙娜麗莎》具有另一種難以說明的象徵意義,如佛的坐勢、站勢、講道姿勢,菩薩的動勢,基督的幾種象徵性姿勢:如兩手攤開,一手持十字,一手指天,這有某種非世俗的意味,不是做作,而是不得不是如此,是最不自然最自然,最不簡單最簡單,最輕鬆最沉甸甸的樣式,你無法讚美它,又無法挑剔它,它就是這樣,原始的樣子,人們只能沉醉其中,而不能有條理地褒貶它。

為什麼《蒙娜麗莎》藝術成分那麼高?是因為名人作的畫嗎?

一切欺騙與神秘都集中在《蒙娜麗莎》身上,而令人們產生一種畏懼。《蒙娜麗莎》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形象,在該幅作品面前,不能說她是女人肖像,她穿越一切無所不見、又視而不見的空洞目光,想躲避是辦不到的,而想迎接那目光同樣也是枉然。奇異的前額,廣闊得失去了一個平凡人的味道,瀰漫在臉上的那種神奇表情,似笑、非笑使人們無法相信這是一張現實的臉,而它的存在,又無法使人們的懷疑進行得徹底。《蒙娜麗莎》的表情,像東方佛教中佛陀的表情一樣,是非凡人所能做出來的。“蒙娜麗莎”不是因為了什麼而微笑,她只是靜靜地在那,臉上是自然地出現的一種永恆的、無所謂表情的表情。

《蒙娜麗莎》的美學意義,主要在於人物形象煥發出的人性的光輝;而在這之前,即使是人的形象,也帶有或多或少的宗教氣息。

在構圖上,達·芬奇為了加強對人物時代特徵,打破了打破了傳統的構圖方式,突破了對女性的刻畫到了腹部。其實,中世紀教會認為,腹部以下為情慾,而禁止人物肖像畫到腹部以下的荒謬規定。達·芬奇把人物畫到腹部以下,是對中世紀觀點的公開對抗。該畫完全消除了中世紀繪畫中的呆木僵硬表情,表現出一股活鮮鮮的生氣;其美學價值首先就體現於這種先進的審美理想中。

達·芬奇在《蒙娜麗莎》繪畫中,成功地運用了“漸隱法”繪畫技法。“蒙娜麗莎”人物形象,與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輪廓不那麼明確,彷彿融人背景之中。尤其是在該人物形象的眼角和嘴角處,作者是著意使用了“漸隱法”繪畫技法,讓眼角和嘴角漸漸融人柔和的陰影之中,從而造成了含蓄的藝術效果,極大地豐富了形象的意蘊。

《蒙娜麗莎》幅肖像中,那雙眼睛周圍、那生動的紅色小圈和毛髮,不經過最精細的刻畫,是無法表達出來的。眼臉也自然得體,睫毛濃密,每一根都經過細緻的描繪,曲折自如,宛如出自皮下,極為逼真。鼻尖上那純美柔嫩的粉色鼻孔真是栩栩如生。嘴唇微翕,從玫瑰紅唇到鮮嫩的粉頸,無處不是生動的肌膚而非顏料堆砌。如果人們凝神觀看喉頭的凹陷之處,彷彿還能感受到脈搏的跳動。

法國工程師和發明家帕斯卡·科特,他用一種新的高科技多光譜相機發現,“蒙娜麗莎”曾有過眼睫毛、眉毛和更燦爛的微笑,而且,在其膝蓋上搭了一件有毛皮內襯的外套。科特的紅外線攝影也揭示了在好幾層顏料的下面,藏有藝術家起草的素描。蒙娜麗莎本人的膚色應該是暖粉色,她身後的天空應該是生動的藍色,而不是如今人們所看到的灰綠色。科特認為,畫面如今展現出的深綠色背景是500年歲月中,油墨顏色沉澱的結果。原來達芬奇使出招牌絕技“暈塗法”(Sfumato),整幅畫融合了共40層超薄油彩,每層厚度僅2微米(頭髮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顏料組成,營造出蒙娜麗莎嘴角模糊和陰影效果,令人隱約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細看時笑容就消失無蹤。

由於畫作上沒畫筆的痕跡,科學家估計達芬奇是把油彩塗於手指上繪畫。帶領研究小組的沃爾特表示,纖薄油彩是畫作引人入勝的關鍵。能使用如此纖薄的油彩,證明達芬奇功力極深厚。同時,由於每層顏料都要數月才能風乾,估計這種特殊效果可能花了數年時間才能完成。

女性特點在“蒙娜麗莎”這裡,已經消失得如風中的衰草無有蹤影,只留下凝重的繁樹一樣的思想,更加深刻地滲透在“笑容”裡。彷彿的手勢,代表一種具體意思,但仔細看看,就明白這並不是一張肖像寫生畫,而是一個精神的投影,“女人”淡眉的消失,說明達·芬奇對性別的超越,所以該形象不存在男人、女人的問題,彷彿沒有性別的天使,和二性兼有的神靈。“蒙娜麗莎”,代表了達·芬奇以基督的目光審視世道的含義,但這並不是說藝術的高境界是一種抽象精神,而令人摸不著頭腦。恰恰相反,這種境界,正是通過具體的形象顯示出來的一種具體抽象。“蒙娜麗莎”的眼睛、額頭、嘴、絕無僅有的手,都是生動具體的,而不是簡單概念的翻制,所以說,藝術將人的精神昇華為一種可視的形象是必須的,將可視的形象純淨為宗教的境界是可能而必然的,美與神秘有著不解的因緣。

神秘字符

為什麼《蒙娜麗莎》藝術成分那麼高?是因為名人作的畫嗎?

意大利國家文化遺產理事會主席西爾瓦諾·溫切蒂藉助顯微鏡觀察油畫中蒙娜麗莎的眼睛,發現微小字符。肉眼看不出來。她綠褐色的右眼球上畫有黑色的LV字樣,很明顯這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姓名首字母。左眼球上的字符尚未辨明,但看起來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除眼睛外,畫作其他位置也藏有字符,在背景中橋拱上可以看到數字72,也可能是字母L和數字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