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掀起「抗雷」戰 堅守合規底線方能長久

點擊上方[互金觀察站]關注

我在這等你

网贷行业掀起“抗雷”战 坚守合规底线方能长久

每個行業從不規範到規範似乎都會經歷一個陣痛的過程。

如今的網貸頻頻“爆雷”事件引發了行業內的信任危機,也由此導致馬太效應開始凸顯。但這一現象似乎也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信號-行業已進入良幣驅逐劣幣、加速自我淨化的階段。

行業內出現的項目逾期增加、平臺退出增多等現象不得不讓人聯想起前段時間A股市場的千股跌停事件,即使在一個大跌的背景下,一些白馬股、藍籌股以及績優股等仍舊持續上漲,逆勢而行,它們也被市場稱為“抗跌股”。對比來看,雖然身處“爆雷潮”,但一些優質的平臺不但不會捲入馬太效應,還會繼續發力,平穩運行。不妨為這些堅守合規守護網貸行業的平臺取個共同的名字-“抗雷”平臺。而熊貓金庫就是這麼一家“抗雷”平臺。

01

良幣驅逐劣幣,網貸行業加速淨化

近期網貸行業的持續“爆雷”堪比前段時間A股出現的千股跌停大潮,但不同的是,股票持續跌停之後還會超跌反彈,而平臺“爆雷”之後將會退下網貸“舞臺”。“近期出現問題的網貸平臺絕大多數都不是合規平臺,行業已進入良幣驅逐劣幣、加速自我淨化的階段,這對於投資者而言其實是個好事。”一位業內專家如此表示。

錢爸爸、牛板金、小諸葛金服、投之家等P2P平臺相繼出現“爆雷”事件引起市場一片唏噓。就在昨日7月18日,網貸平臺銀豆網發佈公告稱,“平臺實際控制人李永剛失聯,資金暫無法兌付,即日起,銀豆網將停止運營。”該消息無疑給許多投資人重重一擊,許多互金圈內人士也是紛紛感慨,但他們仍然相信網貸的明天是美好的。

對於許多投資者和互金圈人士而言,當下的網貸行業就像北京的天氣,雷雨夾雜,讓人提不起情緒。但天空不會一直打雷下雨總會有晴天的時候,網貸行業也是如此。“此次爆雷潮不過是行業一個正本清源的過程,投資者無須過度恐慌。”一位圈內人士如是說。

02

熊貓金庫“抗雷”背後的過硬實力

雖然處在“爆雷潮”的大背景下,但仍有一些優質企業屬於“抗雷”型平臺。

作為年輕人的第一座小金庫,此次“爆雷潮”絲毫沒有影響到熊貓金庫的運營,由此,熊貓金庫也被冠以“抗雷”的名號。但在熊貓金庫“抗雷”的背後是公司過硬的實力、堅守合規底線的操守。

相比於其它在2013年甚至之前成立的平臺,熊貓金庫並未趕上這波互金“興起潮”。雖然如此,熊貓金庫憑藉穩健的運營將許多老牌P2P平臺甩在了身後。據瞭解,2016年3月份底,熊貓金庫正式上線,由此年輕人的第一座小金庫“出世”。在成立之初熊貓金庫就非常重視合規問題,把合規視為公司經營的底線。熊貓金庫也把合規體現在了實際行動上。諸如,熊貓金庫在上線之初就不允許未成年人及年齡超過65歲的老人註冊公司的app,由此在市場投資人心中熊貓金庫也一直都是合規負責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熊貓金庫成立的2016年被稱為“監管元年”,圈內人士都講,熊貓金庫是在最嚴監管年逆流而上。但對於一直把合規放在首位的熊貓金庫看來,監管元年是平臺向上發展的一輛順風車。

2016年7月份,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熊貓金控增資熊貓金庫到1個億註冊資本金,以70%的股份控股熊貓金庫,熊貓金庫的業務納入到上市公司體系內,接受證監會的監管。銀監會和證監會的雙重監管無疑會讓熊貓金庫比別的非上市系網貸平臺有更大的監管壓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熊貓金庫把合規做得更好。

在堅守合規的背景下,熊貓金庫的成長髮展迅速。截至今年7月17日,熊貓金庫上線845天,用戶數已突破103萬,累計成交額149億311萬元,為用戶賺取收益4億3308萬元。公司業績也是非常亮眼,根據熊貓金控發佈的2017年年報顯示,截止2017年,熊貓金庫總資產1.9億元,實現營收5425萬元,同比增長314%;當期對應實現的淨利潤1011萬元,同比增長近205%。

03

網貸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爆雷潮”過後便是晴天。

對於此次“爆雷潮”多數業內人士還是持有積極態度。另外,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中國互金協會的發聲無疑更讓人們看好網貸行業的明天。具體來看,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中國互金協會等紛紛召開網貸機構座談會,主要觀點是隨著不合規平臺的淘汰出局,合規優質的平臺將在監管的指引下走上規範發展之路,要對互金行業長遠規範發展充滿信心。

在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召開的網貸機構座談會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近期出現問題的網貸平臺絕大多數都不是合規平臺,這恰恰印證了行業專項整治的方向是正確的,行業已進入良幣驅逐劣幣、加速自我淨化的階段。隨著不合規平臺的淘汰出局,合規優質的平臺將在監管的指引下走上規範發展之路。同時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從業人員要堅守初心,堅持普惠金融,要勇於承擔維護社會穩定和金融穩定的責任,不跑路、不失聯。

在7月16日晚間,中國互金協會於當日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會議指出,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對於提高我國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金融行業要著眼於長遠長效,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開展合規審慎經營。

每個行業從不規範到規範都需要一個陣痛的過程,我們應該給它時間去發展、完善,網貸的明天更值得我們期待!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