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風口,信女人

找風口,信女人

瑞幸咖啡又融資了,據說估值已經達到10億美金。成立僅僅半年時間就做到這個估值,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滴滴、摩拜、ofo等風口型獨角獸。就算目前估值幾百億美金的TMD或者剛剛上市的小米,也未曾達到這個成長速度。

而另一個跟咖啡輕奢屬性(非剛需)差不多,同樣看起來小眾的鮮花行業裡,花點時間和flowerplus花加又一次先後融資。

有人說這是因為大的風口越來越少,資本無處安放,所以當發現有公司還算可以的時候,必定瘋狂押注。我承認屬於創業公司的風口越來越少,但中國可能正在迎來一個最大的創業風口,而且必定是創業公司跑在最前面(先不管最後勝者是誰),這個風口叫消費升級。

現在全球公認的消費升級門檻,是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的時候。日本人均GDP突破8000美金髮生在1978年,此後幾年,著名日式連鎖咖啡店羅多倫 Doutor (目前是日本僅次於星巴克的連鎖咖啡品牌)、無印良品、優衣庫先後誕生……

2016年,中國人均GDP 突破8000美金,比日本晚了近40年。但8000美金與8000美金的背景不一樣。如今的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從線上到線下全面重構的歷史階段,說白了我們已經進入互聯網全面普及的時代,同樣是人均GDP 8000美金,但背後蘊藏的創業機會完全不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在進入消費升級的歷史階段之後,誕生的是線下咖啡連鎖店,而中國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瑞幸咖啡、連咖啡;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個體的鮮花店沒有經歷歐洲那樣“遍地開花”的階段,而是直接進入了“互聯網+鮮花”的階段,比如花點時間這種品牌。

互聯網的全面普及,人均GDP的歷史性突破,所有變量疊加在一起,就催生了未來中國的最大風口,在這一輪的風口裡,中國互聯網的羅多倫 Doutor 、無印良品和優衣庫會在哪裡?

風口的本質是紅利。中國的人口紅利期已經過去了,但人口消費的紅利期才剛剛開始。吳曉波頻道去年發佈的《2017新中產白皮書》中,對消費升級做出了定義:第一、理性消費,從必買,瘋買,到我要買“美好”;第二、體驗型消費;第三、為未來買單。

從這個角度來說,咖啡和鮮花,正成為中國當下消費升級這個最大風口的入口。

咖啡、鮮花都不是剛需、高頻產品,即不屬於中國人“必買”、“瘋買”的範疇,但它們其實是在販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嚮往是消費升級的最大動力。

最近看了一篇報道,某媒體對望京、西二旗、國貿的15家公司做了一次了調查,發現週一上班時間段這些公司前臺的快遞接受情況是:快遞一共249份,其中咖啡68份,鮮花54份,海淘化妝品31份,寵物用品29份,服裝類25份,3C產品22份,書籍類9盒,其他類11份。

放在5年前,服裝、3C、書籍肯定是佔據辦公室前臺Top 3的快遞品類,誰能想到咖啡、鮮花、寵物用品會後來居上?有人說,“咖啡、鮮花、口紅、擼貓”正成為當今一、二線城市白領日常消費“新四寶”。90後女性,當然成了“新四寶”的主力消費人群。

而從Luckin和花點時間們發展的路徑裡,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商業邏輯和未來信號。

1、找風口,信女人。

據經濟學人統計,中國城市女性就業比例近70%,遠高於日本、韓國,也高於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較高的就業比例意味著城市女性有獨立經濟來源,對應著更強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個性。

她們是典型的付費能力高、粘性高、品牌忠誠度高的“三高用戶”。

中國從90後這一代開始,還有一個明顯的社會趨勢: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結婚率從2013年(90後已過的法定結婚年齡)開始同樣持續下降。不婚、獨身成為她們這一代的客觀現實。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越是獨立,就越願意塑造自我、創建自我。具體到消費上,就是懂得去追求美好。

2、把低頻做成高頻。

在歐美國家,鮮花早就是一種生活方式,40 - 60%的鮮花消費來自於生活鮮花,日本超過30%。但直到2015年,鮮花在中國還是一種禮物、一種奢侈品、一種極少數人會享受的生活狀態。

同樣,2015年中國咖啡銷量僅為700億元人民幣,而當年全世界咖啡消費規模為12萬億元人民幣,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市場,咖啡消費量只佔全世界的5%。而且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還是去店裡,外賣市場幾乎空白。

所以,鮮花和咖啡都是從一個國外已經驗證併成熟、但是國內仍屬空白的市場進入。

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和感性訴求,慢慢轉變成社會消費的主導性力量。而心理訴求一旦形成慣性,它所映射的產品便會產生高頻效應。這就是消費升級帶來的最大機會。

鮮花電商選擇從“訂閱模式”切入,刺激用戶養成長期的習慣,而luckin則通過高性價比+觸手可及的便捷性,完成從低頻到高頻的催化劑。

3、創造一種流行,而不僅僅是一個商品。

傳統鮮花僅僅是交易商品,花點時間把它創造成基於內容+商品+服務的新產品,用戶收到的並不僅僅是花,更是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束花的背後,有品牌的內涵和附加值,這是新的機會。

瑞幸咖啡更是通過大規模的廣告投放、裂變式營銷,讓小藍杯深入人心,迅速完成了市場和用戶的教育:原來咖啡還可以這樣喝!

3、用互聯網手段倒逼傳統產業鏈。

咖啡和鮮花,餐飲和農業,都是一定意義上的傳統行業,或許可以稱之為是“互聯網的不毛之地”。而luckin和花點時間們的進入,不僅僅是線上做流量,更是互聯網模式對傳統產業鏈的一次升級和改造。

瑞幸咖啡從創業之初創業就一邊利用微信做裂變式營銷,一邊快速建立線下店面,利用需求端倒逼供應鏈,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品牌和用戶的原始積累。這往往是傳統企業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而像花點時間這種鮮花平臺,對供應鏈的改造就更復雜了。不僅需要整合上游零散花農、搞定鮮花種植基地,還要自建現代化鮮花加工廠、完善冷鏈物流。這是一個在B、C兩端要求極高的生意,但花點時間藉助互聯網思維,通過預購+週期購的模式、大數據管理等等,就能在B、C兩端串起勢能。

目前花點時間已經有了1萬畝種植基地,萬戶合作農戶,7個智能化鮮花加工廠;累計1000萬用戶,推送1篇文章,8分鐘10萬+閱讀,次月留存率達到80%。這種打通B、C兩端的新物種,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消費公司。

而新物種的價值,就在於:一方面提升B端效率、做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一方面降低成本,滿足新一代用戶的“小確幸”。

4、只有迅速規模化,才能有造血能力。

風口型公司的一個特點是,需要通過迅速規模化增長,實現自我造血能力。滴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通過不停合併達到規模壟斷,最終獲取壟斷效益。所以,速度比什麼都重要。

瑞幸咖啡和花點時間都是都在開拓新的消費場景、培育新的用戶習慣,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做到規模化成長,就成了能否實現自我造血的關鍵,而能否造血,就在於是否能實現快速的用戶增長。

所以,在風口之下,有的公司確實是在燒錢獲取流量,有的公司則是通過燒錢拓展用戶規模,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邏輯。互聯網+咖啡之所以要瘋狂開店,就是要快速實現規模化達到毛利最大化;而互聯網+鮮花的規模效應,能夠減少傳統線下鮮花生意的固有損耗,從而可以提高毛利率。

本質來講,消費升級帶來的是一場性價比革命。它讓中國新一代消費者(特別是女性)有了更多選擇、更好選擇,而付出的成本也更低。

喝咖啡是這樣,買鮮花也是這樣。找風口,信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