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七大洲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南極洲。七大洲分界線就是七個大洲兩兩之間的分界線。

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

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烏拉爾山

烏拉爾山脈

烏拉爾山脈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達拉茨灣,南至哈薩克草原地帶,綿延2000多公里,介於東歐平原和西伯利亞平原之間。山脈自北至南分為極地、亞極地烏拉爾山地和北、中、南烏拉爾山5段。亞極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烏拉爾山的最高峰。山脈的寬度為40~150公里。

烏拉爾河

烏拉爾河又稱烏拉河。發源於烏拉爾山脈南部,流經俄羅斯聯邦及哈薩克斯坦在阿特勞注入裡海,全長2428公里,是世界第四大內流河,傳統上認為它是歐洲與亞洲的界河。主要支流有薩克馬拉河。

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裡海

裡海

裡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內陸交界處,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則是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裡海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海運業發達。裡海在地理學上屬性為'海跡湖',它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距今不過1.1萬多年。

大高加索山脈

高加索中部年輕的褶皺山系。在黑海和裡海之間,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於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的邊界上,全長1100公里以上,最寬180公里,面積約十四萬五千平方公里。

黑海

黑海是歐亞大陸的一個內海。面積約42.4萬平方公里。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接。

土耳其海峽

被稱為"天下嚥喉"的土耳其海峽,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峽,故又稱黑海海峽。它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345km,整個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

亞非分界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築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長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

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紅海

紅海

紅海是年輕的海。大約2000萬年前,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分開,誕生了紅海。現在還可看出兩岸的形狀很相似,這是大陸被撕開留下的痕跡。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間的裂谷,沿紅海底中間通過。在近300萬~400萬年來,兩個板塊仍繼續分裂,兩岸平均每年以2.2釐米的速度向外擴張。紅海在不斷加寬,將來可能成為新的大洋。

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連接紅海和亞丁灣的海峽,位於紅海南端也門和吉布提之間。位於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連接紅海和亞丁灣、印度洋。

亞北分界

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約85千米寬,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海峽連接楚科奇海和白令海。

亞大分界

帝汶海

帝汶海是印度洋的分支海域。位於帝汶島東南、澳大利亞西北。西連印度洋,東接阿拉弗拉海。寬約480公里,面積約615,000平方公里。

阿拉弗拉海

阿拉弗拉海是印度洋東部邊緣的島間海。位於新幾內亞島(伊裡安島)與澳大利亞北岸之間。東西長約1280千米,南北一般寬約560千米。面積為103.2萬平方千米,容積為20.4萬立方千米,平均深度為197米,最大深度為3 680米。

歐非分界

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長58千米;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3千米。

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地中海

地中海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歷史比大西洋還要古老。地中海沿岸還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有古埃及的燦爛文化,有古巴比倫王國和波斯帝國的興盛,更有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愛琴文明、古希臘文明以及公元世紀時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古羅馬帝國)。

歐北分界

丹麥海峽

丹麥海峽,位於北歐的冰島與丹麥屬地格陵蘭島之間,它是北美洲和歐洲的地理分界線。海峽北端為北冰洋,南端為大西洋。

北南美洲分界

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世界橋樑"。

世界地理: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南極洲

南極洲分界

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位於南美洲南端與南設得蘭群島之間,長300公里,寬900-950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4750米。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公里,最窄處也有890公里。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