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寧洱答卷|攜手共築幸福小康路

脱贫攻坚的宁洱答卷|携手共筑幸福小康路

脱贫攻坚的宁洱答卷|携手共筑幸福小康路

[簡述題]

在寧洱這個居住著14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55.5%的民族自治縣,各族幹部群眾在脫貧摘帽工作中進行了哪些大膽探索和實踐?

“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這是普洱各民族兄弟在67年前共同發出的錚錚誓言。今天,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偉大征程中,寧洱19.5萬各族群眾仍堅定不移地踐行著這莊嚴承諾和誓言,闖出了一條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團結奮進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團結示範引領脫貧。選派各鄉(鎮)、各村的基層幹部分批到民族團結園、磨黑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化楊正元故居國防教育基地、那柯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進行現場教學,讓廣大幹部接受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的再教育。抓住德化鎮荒田村上啊寬村民小組被評為2016年“省級民族團結示範村”機遇,發揮民族團結進步示範作用,在全縣9個鄉(鎮)推廣實踐,重點抓好50個民族團結示範村和8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建設,寧洱鎮上南溫、大板橋等一批民族團結示範村和寧洱鎮熱水潭、同心鎮小衝子、德化鎮綠蔭塘等一批民族特色示範村打造已初見成效,民族團結文化建設延伸至鄉村,在全縣形成了人人講民族團結的情、人人講民族團結的話、人人做民族團結的事,帶頭維護民族團結、帶頭維護社會穩定、帶頭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良好氛圍,各族人民團結拼搏、砥礪奮進,發展經濟、建設家鄉,幹勁十足。

互幫互助共克時艱。梅子鎮民樂村羅索箐村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羅慶昌,積極參與產業脫貧,種植茯苓20畝,但不幸的是2016年7月因車禍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面對困難,附近群眾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自發為羅慶昌家採挖出售茯苓,盡力為這個不幸家庭挽回損失;德化鎮龍樹村團山村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蘇忠,一家4口人,除了在玉溪讀大三的大兒子蘇明外,他和妻子及小兒子多年患嚴重精神疾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龍樹村黨員先鋒隊第一時間走進蘇忠家,積極籌集水泥22噸,藉助政府建房補貼6萬元,組織人員幫助蘇忠家建蓋起了80平方米的新房。同時,村“兩委”積極籌措資金4000餘元,購買菸苗、肥料及水管,發動群眾幫助蘇忠一家種植烤煙6畝,為這家人的生計提供了保障。在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中,寧洱各族群眾互幫互助、團結協作、攜手共進、共克時艱。

能人領路攜手致富。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湧現出一批本土優秀民營企業家、少數民族致富帶頭人,他們心繫各族群眾,從思想和感情深處真正與群眾融為一體、打成一片,把好事實事辦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羅瓊蘭是省級、市級重點龍頭企業——普洱勐野江農業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她積極參與全縣產業扶貧工作,在公司組建產業扶貧辦公室,帶動582戶農戶種植小雀辣、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52人實現脫貧;彝族女企業家王文慧是寧洱那整現代農業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該合作社在德化鎮荒田村組織1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用田間、林下、茶園種植大球蓋菇280畝,在勐先鎮楊家村桑樹下種植大球蓋菇100畝、大田種植竹蓀30畝,實現產值859.44萬元,參與種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000元以上……

類似的事蹟在寧洱各鄉(鎮)、各村組比比皆是,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各族群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次次印證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上的錚錚誓言。

[閱卷評語]

67年前,26個民族的代表在寧洱許下的錚錚誓言,是邊疆各族人民對實現美好生活嚮往的生動體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堅定承諾。如今,在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的感召下,一個個民族特色示範村打造初見成效,一件件民族團結互助的感人事蹟天天在發生,一批批少數民族致富帶頭人在小康路上領路前行……寧洱架起民族團結橋樑,築牢脫貧攻堅基礎,在寧洱大地上奏響了一曲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推動發展的宏偉樂章。

脱贫攻坚的宁洱答卷|携手共筑幸福小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