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12月15日,馮小剛導演的新片《芳華》終於上映了。

本人有幸,提前看了點映場。

電影看完後,我問同去的朋友有什麼感覺。

他是這麼說的:

“感覺心裡憋得慌”。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芳華》又被稱為導演馮小剛和編劇嚴歌苓的半自傳電影,也被稱為——196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的青春。

也就是你爸媽,或者年輕點的觀眾爺爺奶奶的青春。

但不知道為什麼,明明“青春”這樣的詞,應該讓人聯想到的,是活力和希望,但看完片卻和我那位朋友一樣,有一種深切的“無力感”。不是影片無力,而是那一代人,就是充滿了“無力感”的一代人。

被時代裹挾,沒有選擇權的一代人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1960年左右出生的這代人,或者說你爸媽年輕的時候,都經歷過什麼?

這個問題,稍微對歷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代人,幾乎見證了新中國鉅變的每個時期。

而影片主劇情涉及的1975年到1995年,又發生了幾件足以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的大事件,隨便拎出一個,都能拍個史詩級大片。但馮小剛,卻把視線聚焦到了一個小小的文工團裡,他通過一個文工團的命運變遷,勾畫出了一代人的輪廓。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男主劉峰(黃軒飾演),被大家稱為“活雷鋒”。

只要有人開口求幫忙,他就一定不會拒絕,甚至不需要別人開口,只要他覺得自己能幫上忙的,也會毫不猶豫擼袖子就上。

別人都是“先考慮自己”,但他卻是“一心為人,從不利己”。

比如,大家一起吃餃子,他都會專門挑那種餃子皮都破了的,別人挑剩下的餃子。

還樂呵呵的說:“(這些餃子)總要有人吃嘛。”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甚至連上大學的名額,他都可以讓出來。

在全民學雷鋒的時代,劉峰這樣的人,毫無疑問是文工團裡的“團寵”,沒人不喜歡他。

但有一個人,卻與劉峰的境遇恰恰相反—— 何小萍(苗苗飾演)。

父親在被關押,母親再婚,她成了家裡的拖油瓶。

好不容易入伍進了部隊,以為終於能找到一個屬於她的集體,卻又因為身上汗味重,成了文工團里人嫌狗厭的對象。

“身上帶著一股泔水味。”

“帶她多洗幾遍澡。”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如果說劉峰是文工團裡的“香餑餑”,那何小萍,就是文工團里人人都能踩一腳的“狗尾巴草”。

但境遇差別如此大的兩個人,最終卻殊途同歸,他們都被踢出了文工團。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他們做錯了什麼?

好像也沒犯什麼不得了的錯。

劉峰,因為情難自禁,對一個喜歡了很多年的女孩表白,擁抱的時候被別人撞見了,就不由分說被扣上了“猥褻”的帽子。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何小萍就更簡單了,因為對文工團在劉峰事件上的態度失望,故意裝病不跳舞,被毫不留情的踢出了文工團。

他倆是壞人嗎?顯然不是。

劉峰成為標兵幾年,為抗洪救人還傷了腰,戰友結婚他想盡辦法,自己幫對方找木頭找彈簧做了個沙發,更不要說團裡其他人,誰沒受過他的恩惠?

而何小萍,就因為整個文工團只有劉峰沒孤立過她,她就記了他的好一輩子。

劉峰走的那天,只有何小萍去送了他,和文工團大部分人比起來,她要有良心的多。

真要說起來,劉峰和何小萍反而更純粹、善良。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但為什麼他們兩人的命運,好像明明在順暢的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就發生了翻轉?

個人的因素有很多,但造成他們命運轉折最大的推手,是時代。

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在當時的時代下,不管是劉峰、何小萍還是文工團裡的其他人,他們的未來其實根本就不在他們手裡。

那時的他們,都沒有選擇權,更談不上掌控命運。

而妄圖脫離控制的人,總會被時代的巨浪狠狠拍下來。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劉峰被誣衊猥褻,他不是沒有抗爭過。

但就像在全民學雷鋒的時代,文工團需要一個“活雷鋒”一樣,整風運動裡,文工團也需要幾個反面典型,甚至都不需要他承認。

他沒得選。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何小萍同樣,文工團在高原演出,原本跳A角的演員不慎摔傷,教官讓她頂上去。

即使她拿著一隻39度的體溫計,也要頂上去,沒人管她願不願意。

而演出完成後,她生病被退出文工團,同樣也沒人問過她願不願意。

她的命運就這麼被其他人改變了,她也沒得選。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甚至包括文工團本身,都身不由己。

戰爭結束後,文工團接到了解散的通知,一向嚴肅的教官,哭著說自己不想走,嘶啞著嗓子問:

為什麼自己待了大半輩子的文工團,說解散就解散了?

他們同樣沒得選。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個人意願在時代的洪流面前,無異於汪洋大海里的一粒沙,太渺小,也太無力了。

十點君在開頭時就說過,這一代人經歷過太多的大事件,而這些事件,來得太快,太洶湧。

捲入其中的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向前。

特殊時代時所有人都在歌頌;開放後都穿起了喇叭褲;政策開放了,海南變成改革試點城市,人們又一窩蜂的湧進海口……

所有人一直被時代推搡著向前,但有多少是出自自己的意願?

比起時代,我們更無力對抗歲月

遲到2個月,它仍然是今年最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