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分析,眼皮跳動、耳朵發熱或鳴響,是人類常見的生理或病理現象

,但是在傳統的俗信中,這些現象卻成了推測吉凶禍福的依據。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古人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只是後人根據“男尊女卑,男左女右”強加上的,古人判斷眼潤耳熱是兇是吉是以方位做根據的。中國人自古就有崇尚左邊的習俗,例如:鴻門宴上,項羽面向東而坐,處於左邊,為尊;劉邦面向北而坐,處於右邊為卑。因此後人認為“左福右禍”,即左眼皮跳福,右眼皮跳禍。但也有人認為恰恰相反,學過文言文的朋友都知道,左遷、左出、左降都是降職處分的意思。左顧是屈尊枉駕,左道則是指邪門旁道。中原人以前認為,將大褂像左掩為正宗,把少數民族向右掩的,服飾稱為“夷服”。陸游曾經在《感興》中唉嘆“遺民淪左衽,何由雪煩冤!”,由此可見,僅以崇左或崇右的習俗來解釋“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是遠遠不夠的。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古人對每一個特定的日期時辰都有特定的吉凶理解,並結合在此時段內發生的眼潤耳熱現象推斷禍福。同時還有方位的講究,但與崇左崇右並無直接關係。《百怪斷經》中這樣記載,如果午時左眼跳則預示春風得意,右眼跳則代表凶兆。亥時左眼跳錶示有貴人相助,右眼跳則有官司臨身。但這種見解也受到很多學者的質疑,不同的占卜書對“左尊右卑”有不同的解釋和看法。所以“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並沒有歷史文獻可以確切證明,只是民間總結的俗信,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看待。

歡迎探討傳統民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