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華鎣貧困村變身「渠江畫廊」

四川華鎣貧困村變身“渠江畫廊”

“渠江畫廊”上的竹河村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輝煌。

[邱海鷹文/圖]初夏時節的四川華鎣山,最令人賞心悅目的不是碧波盪漾的天池,也不是千奇百怪的石林,而是位於華鎣山西緣華鎣市明月鎮境內的“渠江畫廊”。

徜徉在由“脫貧攻堅”戰役描繪出的“渠江畫廊”,觀氣勢磅礴的渠江落照和閃耀金波、插上秧苗的囤水田,看似綵帶飄落在渠江邊的旅遊公路和沿途生機盎然的農業產業基地,聽“農家樂”飄揚的歌聲和人們幸福爽朗的笑聲,會感受到濃濃的鄉愁中響徹著幾許新時代的鼓點。

“渠江潤明月,明月映江天。”渠江雖然美麗,但明月並不樂觀。因地處渠江流域水淹區,又無集體經濟等原因,全鎮 10 個村就有竹河、白鶴咀、明月、三合團、劉家廟 5 個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 , 在2017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501 戶 1536 人。

四川華鎣貧困村變身“渠江畫廊”

似綵帶飄落在“渠江畫廊”上的旅遊公路

為讓“有石如月”的明月鎮煥發“明月映江天”的光彩,2015年秋天,明月鎮決定實施“四村聯動”連片脫貧開發舉措---在沿江的竹河、白鶴咀、明月、三合團4個省級貧困村, 連片打造“明月風光,渠江畫廊”農旅結合產業,引進業主與村民共建果樹、花卉和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連片發展桃、李、梨、海棠、紫薇等果樹花草和辣椒、蘿蔔、甜玉米、西紅柿等無汙染蔬菜。

三面被渠江懷抱的竹河村, 7 個村民小組雖有 2631 人,但勞力僅有 1511人,其中貧困戶 53 戶 159 人,因病、因學、因災等原因造成的困難群眾多,村裡缺乏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難……

“窮則思變。”竹河村黨支部書記呂興英說,“要想鄉親們脫貧致富,光在人、財、物上支持是不夠的,要想辦法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只有產業發展好了,鄉親們才能持續增收不返貧!”。

呂興英介紹,竹河村雖然地處渠江流域水淹區,大部分土地是灘塗地或撂荒地,但這裡三面環水,恰似一座“寶島”。他們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觀光農業。還大膽探索出“復三七利益聯結”的扶貧開發新模式 :在生態觀光農業產業的項目實施中,村集體統一對灘塗地、撂荒地和荒山荒坡進行改造,發展桃李產業,取得收益後,土地承包者佔 3 成,村集體佔 7 成 ;村集體獲得的 7 成收益裡,貧困戶先提取分配 3 成,餘下 7 成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

2016 年春天,竹河村專門成立種植合作社,種了 20 多公頃桃樹和李樹,實行統一種植、管護和銷售。合作社將 230 戶村民納入其中,其中70 戶是貧困戶。在股份分配上,村民佔 3 成、合作社佔 7 成,二次分配時合作社再將收益的 30% 分給貧困戶。同時,帶動村民發展了上百畝蔬菜基地,還整合各級幫扶資金,將“寶島”打造成風景優美的“桃花島”。

四川華鎣貧困村變身“渠江畫廊”

“渠江畫廊”上的竹河村利用塗地改造的蔬菜地。

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的競爭力,竹河村深度挖掘碼頭文化、農耕文化,打造了長廊和觀景臺,並在 10 多公里鄉村公路和生產便道的基礎上,打造寬約 5 米、長 7 公里的沿江環島旅遊公路。

依靠產業發展“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脫貧戶周維明感慨地說, “我和愛人身體都不好,又沒什麼技術,如今參加合作社,將一畝多地種了桃子和李子。桃子和李子賣了錢我們分紅,過日子就不愁沒錢用了。”

正在用灘塗地改造的蔬菜地忙碌的竹河村 6 組村民代君國, 和妻子顯得格格外開心。“趁這幾天天氣好,趕緊把花菜種下去。”他家去年種了近15畝蔬菜,年收入達4萬多元。

代君國說 :“以前,村裡都是泥巴路,賣菜要背到鎮上,去一趟華鎣市要 3 個多小時,現在好了,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進城很方便。”

而今,竹河村利用“寶島”打造的“桃花島”已見雛形,渠江畔的“世外桃源”即將在這裡誕生。

明月鎮曾是渠江岸邊重要的貨、客運碼頭,自古航運就很興旺,上可達廣安、渠縣、達縣,下可至合川、重慶,直至上海。“日有千人作揖(划船的動作好似作揖),夜見萬家燈火”,就是對明月場渠江航運的真實寫照。

而渠江流經明月鎮的三合團、白鶴嘴、明月、竹河4個村,蜿蜒約 10 公里。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明月有這麼好的地理條件、自然資源,何愁當地老百姓脫不了貧,致不了富啊!”明月鎮黨委書記楊奇勇感慨地說,“不要讓明月的老百姓捧著金飯碗去討口!”

“金飯碗”就是明月鎮打造的“渠江畫廊”。該鎮以竹河村為主,採用“4+1+N”模式,整合竹河、明月、白鶴嘴、三合團四個沿江貧困村優勢資源,實施“四村聯動”連片扶貧開發, 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經濟果林、特色養殖業和庭院經濟,發展鄉村旅遊業 , 打造沿江旅遊觀光帶,完善渠江沿岸道路等基礎設施,初步實現了渠江自然景觀與沿岸田園風光融合,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而今,‘渠江畫廊’已初見成效。特別是投資4100多萬元建成的長達11公里的濱江鄉村旅遊公路,成為渠江一道亮麗風景。” 楊奇勇自豪地說,“明月的‘渠江畫廊’, 已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全國鄉村旅

遊扶貧示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