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河南人老愛說「中」?這個字是如何與河南結緣?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中不中?中!”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今天,不管是河南人還是外省,都知道河南這兩句方言“中不中”、“得勁”,接下來文博喵要講的河南方言就是“中不中”裡邊的“中”字。

大家知道,在河南的語言環境裡,我們經常使用“中”這個字。

比如,討論一件事情,會說這事兒“中不中”;評價一個人,我們會說,你看這人“中不中”;甚至,我們到商場去買衣服,服務員也會給我們說:你試試“中不中”……

所以,“中”這個字在我們河南語言環境裡面得到了廣泛的定義,從它的意義上來講,可以說等同於“行”,或者是“好”,“可以”。

但是,“行”、“好”、“可以”又不能完全概括“中”這個字的意義。

到底為什麼我們河南人愛說“中”?為什麼在河南的語言環境裡面,我們頻繁地說“中”?

天下之中,“中”字如何與河南結緣?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中”首先是一個方位詞,左右上中下的“中”。

我們大家都知道,河南位於祖國大陸的中部。如果把河南比喻成一個心臟的話,中國整個版圖是雄雞的模樣,河南與北邊的內蒙、東邊的上海、西邊的蘭州、南邊的海南距離基本上都在一千公里左右

那歷史上,河南的區位是什麼樣子呢?

我們說中國上下五千年,那麼,第一次奠定河南“中”的區位時間,應該就是在4千年以前的夏朝。

夏朝的第一個建立者叫——禹。

他建立夏朝以後,整個的版圖劃分為九個州,其中,豫州位於九州的中心,而都城呢?就是洛陽和鄭州之間登封的告成鎮。

都城位於豫州的中心,豫州又位於九州的中心。所以,我們大家現在就說,河南是中州。

如果說我們追根溯源的話,中州就來源於比較早期的夏禹時期把全國的版圖劃分為九州這樣一個格局。

接下來,到了西周。

都城在今天陝西的西安附近,當時叫鎬京。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這個鎬京位置略微偏西,不利於對東部所有地區的控制。

所以,在西周的第三個王—— 周成王,他就派他的叔父周公旦到洛陽進行考察。(當時叫洛邑)

考察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看一看洛陽這個地方是否可以作為西周的陪都。

周公旦的考察非常翔實,考察了洛陽的山川、河流、農業經濟條件。

然後,為了確定洛陽是否適合作為西周的陪都,周公旦專門在河南的嵩山這個地方設立了一個觀測站點,通過對日景的觀察,確定嵩山所在的具體地理位置。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大家如果有機會到嵩山旅遊,還會看到有一個周公測景臺。

他測量的結果是什麼?

最後,向周成王遞了一份報告,這個報告上,有這樣一句話:此,天下之中。

“此”指的是洛陽,並不是嵩山這個地方。也就是說:處於洛陽這個地方呢,位於天下之中。

所以,這個區域位於整個周朝統治的最核心區域,和東西南北相對距離都是一樣的。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西周當時把同姓王、異姓王分工到全國各地。

這些同姓王、異姓王有責任也有義務,每年要在固定的時間到周朝的都城去朝貢。(就是彙報工作)

與此同時,他要上供地方的土特產。

還有一項責任和義務,就是如果有事兒,比如說發生了戰亂,受到了外敵的入侵,這些同姓王、異姓王有義務派軍隊。

這個裡面就有問題了。

如果都城外遷,這些諸侯王向中央彙報工作、進貢就特別不方便。路途也很遙遠,不容易到,因為古代的交通和今天不一樣。

所以,周公說這樣一句話,是為了說明洛陽這個地方作為一個陪都是非常合適的,四方進貢只需要進貢到洛陽(當時的洛邑)就可以。

我們大家都知道,交通不方便的情況下,如果都城過於偏僻,容易造成非常大的隱患。

西漢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漢政權確立後,規定諸王每年必須到長安進行朝貢,要彙報工作。後來,漢高祖劉邦去世了以後,第二代皇帝漢文帝的時候得接著去。

吳王劉濞年齡越來越大。

有一年,他就說,你看,我年齡大了,走路不方便,來回一兩個月,身體受不了。

所以,有一年沒有去長安進獻漢文帝,他讓他的兒子,吳國的太子去長安向漢文帝彙報工作。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漢文帝也沒有忌諱這個事兒。

因為什麼呢?輩分上來說,他們兩個是堂兄弟,而且劉濞比漢文帝年齡要大。

所以,派自己的兒子出來接見劉濞的兒子,年輕人碰到一起,話非常投機,而且談著談著兩個人開始下棋。

下圍棋中間年輕氣盛的年輕人發生了爭執,爭執的過程中,當時作為太子後來做了皇帝的景帝,一生氣,拿起棋盤照著劉濞的兒子頭上就去敲,太重了,當時就把吳王這個兒子砸死了。

死了以後,當時漢文帝感到非常吃驚。

太子也覺得這個事兒闖禍了,怎麼辦?就把劉濞的兒子拉到揚州。

到揚州以後,吳王見了自己的兒子,沒有辦法,人家是皇帝、太子,但是同時,他說,世子死了就死了,何必到揚州呢。

我們知道,歷史上這個事兒帶來的結果非常嚴重,怎麼嚴重?從此以後,吳王劉濞藉口這個事件,二十年沒有去朝貢,幹什麼?立兵準備造反。

要出這口氣,漢文帝在世的時候沒有造反,畢竟是他的堂兄弟。

漢文帝去世以後,漢景帝即位,當時砸死他兒子的人即位,於是聯合楚國幾個諸侯國發動了變亂,推翻漢景帝的統治。

當時漢景帝非常慌亂,好在我們知道,“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社會的盛世,當時國力非常強大,經濟基礎也非常雄厚。很快,中央政府的軍隊平定了。

吳王劉濞這個事兒說明什麼?說明長安和揚州之間2000多里地,諸侯國對長安的朝貢非常不便利,另外一個方面,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鞭長莫及。

其中一個問題,古代的都城在哪裡最合適?

所以,西周的時候開始討論這個問題,要把洛陽作為陪都來看待,到東周的時候,都城乾脆就放到了洛陽。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

西漢都城在長安,東漢的都城又放到了洛陽;三國的時候,曹操建立的政權都城就在洛陽。(當然許昌、安陽附近也有,正式的都城是在洛陽)

後來,隋朝建立長安和洛陽,隋文帝在長安,隋煬帝放在了洛陽;唐代前期的時候都城在洛陽,到武則天的時候,都城放在了洛陽。

到了宋代,北宋的時候都城又放到了開封。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一開始都城在南京,考慮到開封這個區域的特殊位置,曾兩次到開封,準備從南京遷到開封。後來,因為大臣的反對,開封這個地方一馬平川,是一個平原地帶,所以才放棄了。

這就意味著我們中國古代四千年左右的時間裡,中國古代都城一直就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徘徊。

它始終沒有離開洛陽、安陽、開封、鄭州,向西到西安,實際上始終沒有離開黃河中下游這個區域。(以河南的河洛地區為中心)

中國古代,帝王有很多考慮,比如說這個地方有沒有經濟基礎?是否具有防禦的特殊的優勢地位?

但是把都城放在“天下之中”始終是古代帝王一個重要的條件。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河南成為全國的人文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和基礎。

所以,我們看,全國八大古都,我們河南佔了四個,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另外四個古都是西安、北京、南京、杭州)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古都:開封

洛陽被稱之為十三朝古都,開封被稱之為八朝古都(原來是七朝),安陽和鄭州是商朝的古都。

這些古都,在中國歷史上是被普遍承認的。而都城集中在這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區域位於“天下之中”。

它一個方面有利於地方朝貢;另外一個方面,有利於軍事調動。(即有利於信息溝通)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符合中國古代的吏治,什麼意思?所有的地方政府到這兒,一樣的遠近。

這個意義來講,“中”這個字與我們河南歷史文化上的關聯性是非常非常密切。

談到這裡,我們說到對於中心的觀念。

比如“中央”,這個詞春秋戰國的時,荀子曾經這樣說: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什麼意思?

哪一個地方到國家的四周最方便?就是中央。

所以,帝王擇都的時候,一定在天下之中這個地方,這樣看,中央的意思其實就是古代的都城。

演變到今天,就成為了我們現在說的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的代表,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是中央一級的。

韓非子也曾經說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中央這個地方是全國的樞紐,國家大事都在四方出現,決定的權力在中央,中央這個詞就是在這個意義上出現、演變下來。還有一個與“中”相關的核心的詞彙—— 中國。

我們現在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其實,我們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出現的要晚得多,什麼時候才有呢?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的時候,叫中國;我們後來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

但是,其實中國歷史上,中國這個詞,很早的時候意思並不是指全國,指的是首都的意思。

中國反過來就是國中,國之中是哪兒?就是首都。

還有另外一些詞,比如說中原。

這個詞在《詩經》裡面就有出現,兩個含義:一是指以河洛區域為中心的一塊廣闊的“天下之中”的平原地帶;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大,包括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河南與周邊的這個省份,大中原。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還有與“中”相關的“中嶽”。

這個詞是西漢時期形成,“中嶽”也是因為位於“天下之中”。所以,被五嶽稱之為中嶽。

其他的一些詞,比如說中心、中路、中聯、中立等等演化出來的詞彙裡包括“中”非常龐大。

這些與“中”相關的詞群最早來源就是河南天下之中,是有這樣的一種觀念和理念。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今天我們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文明的民族。

很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也都公認,中華民族的核心文明就在黃河的中下游地區,而且是以我們河南的河洛地區為核心。

司馬遷《史記》裡面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三代指的是夏商周,早期文明的發源。

那,為什麼中華文明的搖籃是在河洛地區?

就是因為這個區域是天下之中:都城最早放在這兒,炎帝、黃帝活動在這兒,大禹活動在這兒,夏朝建都在這兒,商都建都在這兒……

還有,今天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二十四節氣。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大家很奇怪,二十四節氣裡面,每一個節氣代表了不同的變化,但是我們看東北的黑龍江不符合二十四節氣,南邊的海南島也不符合。

這是為什麼?

因為二十四節氣是根據黃河中下游地區以河洛為中心這個氣候的變化而總結出來的。

所以,這個區域驗證二十四節氣是非常契合,東北、西北、東南去驗證都不契合,因為我們這個地方地理位置適中,氣候條件適中。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早期文明,特別是農業文明在中原地區開始起源和萌芽。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我們早期的農業文明就是從這個區域開始的,以黃河中下游,依次為開端,我們國家的政治、人文的文明,也是從這個區域開始生髮出來。

為什麼黃帝故里在河南?文字在河南?為什麼佛教的白馬寺在河南?道教的始祖老子在河南?為什麼醫藥在河南?

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大發明。

這是中國對世界最重要的貢獻,四大發明都是建都在河南時期完善的,像造紙術東漢時期,建都在洛陽;指南針、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火藥是在建都開封的北宋時期加以完善。

所以,儘管中華文明是多元文明,我們也承認長江流域的文明,黑龍江流域的文明,浙江流域的文明。

但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和核心就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河洛為中心的地區,其原因就在於位於“天下之中”。

- The End -

(未完待續,主講人:程遂營,原標題:《從“天下之中”到“中庸之道”》)

⊙本文僅代表主講人觀點,不代表文博河南立場。

【文博河南】文博+文學+文史,一起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