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IPO前夜的痛:衆包物流刮骨

距美團5月強制派單騎手罷工剛剛過去兩個月。7月16日,有媒體爆料因配送價格低距離近,西安多區域近百名美團小哥停止接單,抗議美團降低配送價格。消息稱,事件起因是美團騎手一單提成由原來的6塊起步降到現在的4塊,導致騎手不滿。

對於上市在即的美團來說,這個前奏打法有點怪。如果說上線派單模式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那麼降低配送費顯然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對於急於上市的美團來說,這可以給投資人好的表現,從而謀求一個更高的市值。但被“犧牲”利益的群體數量眾多的眾包騎手頻頻罷工,對於其品牌損害值同樣是不可估量的。

眾包配送價格:不止西安,全國都在下調

① 眾包騎手被薅羊毛?

據記者求證結果,騎手反應與原有媒體報道相差無佐。美團將原來的6塊左右的起步價調低至不到5塊,且原有的高溫補貼2-3元/天,今年的補貼則跌至1元/天,且隨機性很高,有騎手錶示,甚至拿到過0.1元的補貼費。

此次眾包騎手起步價調低,或許更多的還是受派單模式推行的後遺症影響。而在此背景之下,美團全國的眾包騎手或將都迎來改革。來自合肥的騎手小張(化名)就表示,不止西安,全國很多城市價格都調低了。

美團IPO前夜的痛:眾包物流刮骨

(截取記者與美團眾包騎手聊天記錄)

根據美團目前公開的回應:配送難度大的訂單價格更高。沒有直接說明價格為何會降,但是將派單模式帶來的價格影響作為結果給出反饋,並建議騎手:“配送難度大的訂單給到了更高的價格”。

記者也多方求證,美團這邊暫沒有給出直接答覆。但也有圈內人士表示,其實只是因為系統調整了,導致騎手覺得郵資有所下調。

② 抗議過後,仍要生活。

不管怎麼樣,騎手拿到手的錢確實少了。當記者在向西安美團眾包騎手求證配送費調低情況時,大家卻顯得比較淡定。當記者再次追問時,騎手錶示,再低下去可能就換平臺了,沒有辦法。“目前已經開始在接餓了麼單子”。

另據記者瞭解,美團雖然單價相對低,但因為單量大、穩定而吸引大批騎手,放棄離開還是繼續留下,尤其對於眾包騎手這個缺乏穩定基因的群體,只能以騎手個人情況來看。

美團IPO的壓力和取捨

① 眾包成智能技術升級“眾矢之的”。

目前美團騎手分眾包和專送兩種:專送騎手待遇相對穩定,以其接單快、服務好受到商家喜愛,不少連鎖品牌商家為了提升品牌形象,用專送居多。但其服務半徑在3公里內,且服務時間有限制。眾包剛好形成互補。眾包配送半徑支持3公里以上,且騎手24小時配送。剛好可以幫助商家覆蓋更遠的客戶。

除了此次西安發生的抗議事件以外,今年5月至6月間,美團外賣的眾包騎手在重慶、上海、煙臺、臨沂等多地都出現過抗議事件。美團在上市關鍵時刻,與眾包騎手摩擦不斷,或許一切都源於美團眾包APP上線的派單模式。

早期,由於快速搶佔市場的需要,美團眾包一直採用搶單模式。但由於搶單模式使得遠單、難單很少有騎手接單,這讓服務質量大打折扣。同時,從平臺本身來說,智能派單帶來的是降本增效。而隨著百度外賣被餓了麼收之麾下,其自帶的智能派單系統給餓了麼帶來了全面升級,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顯然,美團開始著急了,尤其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技術的壁壘尚未突破,這不僅不好看,也不好說。或許於王興自己來說,落後也是不能容忍的。

② 派單志在必行,背後的品牌損失難估量?

這些年,為了搭上技術升級的快車,美團外賣也做了不少努力。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資源,自主研發O2O實時配送智能調度系統,AI技術構建的智慧物流系統等不斷提高配送時效和服務品質。

美團的這種轉型,其對手滴滴同樣走過。在共享出行混戰時期,滴滴出行用的也是搶單模式。2016年8月合併Uber中國(派單模式)之後,滴滴出行開始從搶單轉向派單。剛轉型時,滴滴也曾因調度不合理或派單過遠引來罵聲一片,而目前來看,其派單技術已有很大改善,市場也逐漸接受。

“眾包配送平臺肯定需要技術和機制雙向管控才能提升配送服務。騎手所謂的嚴格懲罰機制,根本原因還是派單技術不成熟造成的。”業內人士表示。

技術的變革是企業必經之路,沒有好壞,陣痛是必然的。

③ 成本管控越來越嚴:到底差不差錢?

按理說,美團是不差錢兒的。根據其6月22日公佈的招股書,截至2017年年末,美團現金及等價物達到約194億元,短期理財258億,合計約452億元,擁有著大筆資金沉澱。

但對於急於拓展邊界的美團來說,這個數或許不夠用。過去三年,美團點評累計淨虧損了141億元,側面反映其在各個領域激烈的交戰。而同時,美團目前要拓展的多領域中,外賣對上了進入阿里系的餓了麼和百度,新興的打車、酒店面臨頭部級對手,都對資金“嗷嗷待哺”。

一方面,每單配送成本在降低。按招股書來看,餐飲外賣次數由2016年的5.93億次增至2017年的23.19億次。騎手成本由2016年的51億元增至2017年的183億元。按照該數據簡單計算,2016年每單騎手成本約為8.3元,而2017年成本為7.89元,騎手每單成本在降低。

除此以外,記者在美團今年5月4日公佈騎手群體報告中留意到,美團現有騎手待遇在一萬以上的幾乎沒有,與外界傳聞的輕輕鬆鬆過萬並不一致。自營騎手的收入相對可觀,每月4000-6000元的比率在31%,6000-8000元之間的有25%。而眾包騎手由於接單不穩定,騎手收入近半數月入不足4000元。

美團IPO前夜的痛:眾包物流刮骨

(圖片來自美團點評研究院)

另一方面,美團也在提高佣金。7月13日,有媒體曝出鄂爾多斯東勝區200多家店鋪聯合在門店門口掛上“拒絕美團“,據該消息,美團要求東勝區商家的抽成由22%漲到23%。由此引發商家不滿。

美團IPO前夜的痛:眾包物流刮骨

(圖片來自搜狐科技)

去年,美團外賣曾公開其平均客單價超過40元,其中白領客單價在46元,目前這一數字仍在上漲。騎手的配送費在減少,商家傭金在變高。早期為了吸引騎手、商家、消費者給出的利好,在市場穩定、用戶習慣養成後,平臺開始收割。但收割的時期是否已經到來?商家和用戶養成的習慣在面對漲價的衝擊時,是否能堅持?

④ 僱傭關係存疑。

此外,記者從其招股書中留意到,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團點評全職僱員一共是46662名,也就是說,美團的騎手都不在僱員範圍內。

美團IPO前夜的痛:眾包物流刮骨

(圖片截取自其招股書)

那美團是如何定義騎手的僱傭關係的呢?用的是配送合作伙伴的定義。

美團IPO前夜的痛:眾包物流刮骨

(僱傭協議截圖)

從上面截圖可以看出,美團並不直接僱傭騎手,而是跟配送合作商建立合作關係,騎手是合作商的員工。無論是專送騎手,還是眾包騎手,美團都只是一個平臺。

類似於菜鳥,本身不提供快遞服務,而是通過把快遞服務商引入到平臺上來供客戶選擇。也就是說,稱為基石的即時配送網絡與美團本身並無直接關係。這樣的用工模式,不知是否會引起香港聯交所的質疑?

由此,美團上市之路是否會如想象中那樣平坦?

(掌鏈傳媒記者 吳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