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說書畫變革

看了看自己上一次更新文章,已經是二十幾天前的事兒了,最近特別忙碌,中間一次重感冒兩個星期才好,所以就沒什麼時間和精力來更新。

亂說書畫變革

回到正題,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朋友問我,中國畫和書法同樣是傳統藝術,為什麼國畫一直在變革,而書法到了晉唐之後就很少發生大的變化了呢?如今的流行書風和現代派書法為什麼會遭到人們的唾罵呢?對於他提出的這兩個問題,我也是思考了許久,後來想著還是先從這兩種藝術的特性來思考。亂說書畫變革

書法,字面理解就是書寫之法,這裡的書法,(我個人理解)主要是指以漢字為載體的一種視覺藝術,當然,書法最初乃至現在的功用都不只審美那麼簡單,這裡的書法審美,是指用漢字作為文化記錄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或者是附加值。在文字意思表達得清楚的基礎上如何看上去更讓人產生愉悅感、代入感、想象力,所以,書法逐漸會從單純的文理記錄功用中脫離出來,就像舞蹈和表演脫胎於原始祭祀一樣。亂說書畫變革

那麼為什麼書法的形式變革不如國畫那麼大呢?我覺得是以下的一些性質決定的:

國畫: 一、國畫作為繪畫的一個成員,最初的形成和功用與世界上的任何一種繪畫是差不多的。世界上很多存留至今的原始人類遺蹟都保留了一種共同的“繪畫”,那就是巖畫,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能看到大量的巖畫,而這些巖畫的題材又都很相似,主要是記錄動物、狩獵、舞蹈、勞作等,功用都是祈求生活美好。

二,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一點,即使繪畫後來逐漸脫離原始功用或者是轉變成了其他功用,他做主要記錄的東西都是不變的,只不過形式工具、和手法不一樣而已,記錄和描繪的東西都是現實世界的物體或者是現實世界的其他表達(即使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等畫派的作品,都是基於對現實的認識,然後再以各種形式反應出來的,脫離現實是不可能的,就如古人沒有手機這個概念,就不會畫出與之相關的東西)。人類生活的環境逐漸變化,所以繪畫需要記錄亂說書畫變革的東西也在逐漸變化,換言之,變化,。人總是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受到現實環境的影響,假使現在的我們沒看過任何關於漢朝的繪畫,僅僅是憑著一些文獻記錄去畫關於漢朝的畫,那麼這個畫面體現出來的時代特徵一定和現在很相似的。

三、 繪畫材料、文化環境、自然環境也決定了各種繪畫的技法以及審美體系的形成,而審美體系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技法。這點不用多說,相信接觸過繪畫的人都知道,就像中國畫和油畫的差別。新技法,新題材,新材料的出現會產生新的審美。

書法:一,書畫雖然同源,但是最終形成的東西是不相同的。這一點本該在上面的國畫中就說出來的,但是我認為大家在看過我對國畫的一些相關理解之後,會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帶著這些見解再來看國畫之後會有一個對比。繪畫再怎麼變最終都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文字則不同(書,有時候就指文字),文字轉變成了一種符號,一種中間媒介,假如我們要傳達某個意思,繪畫畫出來就可以了,全世界都能懂。但是文字不一定能完全表達清楚,傳達出來的地域性很強,我們不一定棟外國文字,外國人也不一定懂漢字。

二,書法成為藝術之後,漢字逐漸簡化,最終形成我們現在的文字體系,而國畫則不然。換言之,書法再變,都是基於漢字,而國畫的題材,推陳出新的性質表現得比書法要明顯。書法在晉朝就已經形成了影響到現在一千多年的審美體系,和法度體系,即使書家創造了一種新的審美形式,但是法度是不變的。而畫家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又可以開創新的技法和審美,這一點和書法就不一樣了。

總的來說就是,漢字一直沒變,書寫法度也沒變,所以書法的審美體系也沒變,工具材料變了,但是要表達的是前兩者,所以現代派和流行書法會被罵,因為違背了傳統審美體系和法度。國畫的材料,技法,題材一直在變,所以國畫在怎麼變,即使和西方繪畫技法材料結合,畫的好也能為人們所接受,當然,國畫也是有一套審美體系的,只不過這新也不是完全拋棄傳統。

新工筆,新寫意在給大家帶來新的審美感受的同時,是帶有傳統技法的。而現代派書風,流行書統技法和造型,完全拋棄書法的實用性,這點,是很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