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1916年生於廣東省開平縣,是我國著名藝術家、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原副院長。他的藝術生涯始於木刻,1934年受到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的影響,開始自學木刻。抗戰時期羅工柳始終秉承為革命、為人民而藝術的原則,主張兼顧木刻的藝術性與救亡宣傳的功能,創作出大量經典的木刻作品。對於木刻藝術,羅工柳有著深刻和讀到的見解。人民藝術家雜誌選取了美術理論家劉驍純與羅工柳的一段對談,配合他的一批優秀創作,便於我們更加直觀、具體、深入的理解羅工柳對木刻的見解。以下是劉驍純(簡稱劉)與羅工柳(簡稱羅)的對話。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劉:你們當年創作的大量版畫,有套色的也有黑白的,但真正高水平的還是黑白的,因此可以集中談談黑白木刻。您剛才說吸收民間最主要的是吸收它的陽刻和用線,那你們的陽刻、用線與舊年畫有什麼不同?

羅:舊木板年畫的線不是現代意義的木刻語言。

年畫的版是生產工具,木刻的版式創作工具。年畫的版實際上是為了把“畫”大量印出來,是對“畫”的模仿,因此它的線實際上是“畫”中的線,是模仿毛筆在紙上繪出的線,它要把刀法隱藏起來,因此刻的過程是機械勞動。“好刻工”是一種對技術、手藝的稱讚,木刻創作則完全不同,它本身是一種與繪畫不同的藝術創作,它有自己獨立的藝術語言。木刻模仿繪畫是木刻創作中的大忌,因此它的線與毛筆在紙上繪出的線大不一樣,它決不能犧牲刀法,刻在木板上運動的過程不僅是造型過程,而且是藝術家的資質、學養、風格、感情的流淌過程,藝術家將板上不要的部分刻掉而留下的線,是帶著運斤走刀痕跡的線,是帶著風韻、格調、感情的線,所以一個人一種線,甚至一件作品一種線。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我在魯迅去世時刻的魯迅像,運用了剁、砸、斫的刀法,在方寸之間抒洩我的不平和悲慟,這種方法時隨著激情出來的,這類刀法我在外國版畫中還沒見到過。當然,那是陰刻了。但這個最基本的道理,在陰刻陽刻中是一樣的。木刻中的線意味無窮,它帶著濃重的木味、刀味和主觀情致,是一種創造性勞動的產物。

年畫分墨版、色版,墨版上只有點、線,若有面則是一種黑色,如黑色的頭髮、鬍鬚、衣服等,沒有作為木刻語言的黑。但在現代木刻中,黑白是最重要的木刻語言,黑白設計本身就可以給人以明朗、輕快、輕鬆、凝重、強烈、柔和、深沉等不同的審美感受。陽刻突出了黑線,刻掉的部分往往比較多,因此大面積的黑比較少,但絕不能不使用黑白語言。因此在我們的陽刻版畫中,不僅要有“布白”,還要“布黑”,黑線、黑麵之間有一種時離時合的節奏,黑、白之間有一種互相咬合、對比呼應的節奏。

劉:經這麼一說,歐洲版畫中國化的問題又成立民間版畫現代化的問題了。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這是非常有機地交錯在一起的問題。在民間版畫現代化的過程中,主要是借鑑了西方現代版畫的觀念。木刻中的印刻、陽刻,與中國印章中的陰文、陽文的大意類似。陰文又稱白文,按字的筆畫走刀,印出來是紅底白字;陽文又稱朱文,把不要的部分刻掉,留出字來,印出來是白底紅字。《魯迅像》是陰刻,《礦工》是陽刻。歐洲木刻是陰刻。就是以走刀挖刻出明亮的部分,留出暗影部分。這個東西群眾不喜歡。我們就吸收民間木板年畫的陽刻,搞水印套色木刻,創作新的木刻。這樣一搞,很意外,沒有想到群眾那樣喜歡。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劉:恐怕還不只是借鑑了西方現代版畫的黑白觀念、刀意木味觀念,畫面的結構方式也有西畫的因素,更重要的還有嚴格、準確的寫實造型,以及怎麼觀察生活,怎麼從生活當中進行提煉,這些也都借鑑了西方的藝術。

羅:還有,這種陽刻並沒有完全拋棄光線和明暗,只是不用頂光、測光、逆光,只用經過意象處理的正面光。有了明暗觀念,才能與從西方借鑑來的造型觀念、黑白觀念、刀意木味觀念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但這種光線和明暗與歐洲原來的東西相比變化可就大了。歐洲版畫與印刻相適應,特別愛用頂光、側光、逆光,特別強調立體感,特別愛用大面積的黑。我們突出了正面光以後,一切都變了,可以用線造型,立體感成為不那麼重要的問題,黑的面積大量縮小,整個風格變得樸素而又明朗,滿臉的黑道道沒有了,陰陽臉也沒有了,變得老百姓便於接受了,變成中國的了。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劉:這麼說又轉了回來,又成立歐洲版畫中國化的問題了。

羅:其實還是東方與西方的結合點問題。

劉:這種情況在古元的木刻中也存在,當時你們有沒有切磋或交流過,還是在摸索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羅:是自發的。因為我們當時的工作都是獨立的,刻這些東西的時候與他們都不在一起。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羅工柳談木刻藝術:木刻的語言

本文原標題:《關於抗戰美術的幾點回憶》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