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銅鼓源自於廣西的燦爛文化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廣西各族人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春秋時期,銅鼓作為一種打擊樂器,已出現在駱越人(壯族先民)的生活當中。左江沿岸大量的崖壁畫,說明早在舊石器時晚期廣西古代的民族已有相當高的文化水平。1972年發現於廣西北流市六靖鎮的漢代雲雷紋大銅鼓被譽為“銅鼓之王”。該鼓現陳列於南寧市廣西博物館內,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

世界最大銅鼓源自於廣西的燦爛文化

陳欽,西漢末年出生於蒼梧,是廣西最早的學者,著有《陳氏春秋》(今已失傳)一書,為左氏學博士。 20世紀50年代,代表廣西文化藝術最高水平的民間歌舞劇《劉三姐享譽國內外。抗戰時期,以“文化城”桂為中心,抗日救亡文化運動在廣西蓬勃開展,影響全國。在當時的民國廣西省政府顧問馬君武博士和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的主持下,以改良桂劇為先鋒,有力地推動了廣西文化藝術高前發展。三月三歌節,又稱三月歌圩,是壯族盛大的傳統歌節。

世界最大銅鼓源自於廣西的燦爛文化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少數民族戲劇和地方戲種有壯劇、彩調劇、邕劇、苗劇毛南劇等。廣西少數民族舞蹈比較出名的有扁擔舞、銅鼓舞、繡球舞、蘆笙舞等。

世界最大銅鼓源自於廣西的燦爛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