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其實我們是職責明確的「社會猴」


金絲猴過著典型的群居性家族生活,其種群結構就像一個家庭,並由很多小家庭構成一個家族社會。每個家族社會的金絲猴少則 30 ~ 50 只,多則 300 餘隻。一群之中,老、中、青、幼猴均有。

不論群體大小,每個群體中都有若干個小家庭,每個家庭內有 1 ~ 2 只(視群體大小而 不等)壯年雄猴擔任“哨猴”。哨猴也稱作“警衛猴”,其職責是保障整個群體的安全。無論活動 還是休息,它們都散佈在周圍較高處警戒,當發現有人或敵害靠近時,便立刻發出“呼哈—呼哈”的報警叫聲。這時眾猴會跟著叫起來,此呼彼應,迅速逃離。

每個家庭內都有自己的優勢家長。家長維護著小家庭的團結,擔負 著保護小家庭利益的重任。家族群體在集體行動時,組織得非常嚴密, 小猴和攜仔的母猴在隊伍中間,隊伍前後都有健壯的雄猴護衛。猴群的行動非常敏捷,一發現異常情況,瞬間便杳無蹤跡。危險過後,又能聽到它們此起彼伏的嬉戲聲。因此,在密林中,人們往往是隻聞其聲,難見其影。


在人們的印象中,有猴群就有威風凜凜的“猴王”。但事實上,猴群社會中是沒有猴王而只有家長的。猴群社會中一個家庭為一個單元,在家長(大公猴)的帶領下活動。出於種群優化選擇,當家長的大公猴往往比其他公猴體格更健壯,體形更大,毛色更金黃髮亮,臉部的淡藍色暈也更迷人。一隻公猴在性成熟後,如果能夠比其他公猴佔有更多的異性,就可以逐漸取代原有的家長。家長會隨著年齡的增大、交配能力的下降而退下位來,被新家長取代。

“家長”總是大大咧咧地走在家族群的最前面。休息時,它會找到 最有利的位置坐下來,擔負起保護家庭的責任,時而用睥睨的目光掃視 著其他群族的同類,時而張大嘴巴,露出鋒利的尖齒。它的身後,是一 群攜兒帶女的母猴。

同一個家族群不同家庭中猴的數量有多有少,有時一隻大公猴(家 長)擁有十幾只母猴,加上猴兒猴孫,這個家庭就有 20 多隻個體。多數的家庭中大公猴只帶 7 ~ 8只母猴和小猴。龐大的家庭,內部糾紛不可避免。為了家庭的安定團結,大公猴常常上躥下跳,與妻妾們爬跨、撓癢、理毛,藉以安撫“後院”。對它的那些子女,更是寬厚,抱抱這個又抱抱那個,充分顯示它在家庭裡的尊長地位。


金絲猴是母性很強的動物。有科學家在野外考察時,曾經見到一隻母猴在嬰猴夭亡後,懷著“悲痛”的心情,長時間抱著自己孩子的屍體,隨同猴群轉移奔走一個多月。一隻幼猴一出生便受到族群中眾多成員的關愛,母猴會將自己的孩子交給家庭中的其他母猴抱,這和人類的阿姨行為、姐姐行為一樣。有時大家為了爭著抱小猴,還會發生一些小糾紛和摩擦。

那些半大的小猴子是最可愛的“表演明星”。它們可以不再依賴母親,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願,在自家的地盤嬉耍。它們有時以同伴的尾巴為玩具;有時牽著柔軟的樹枝在樹與樹之間跳躍;有時在懸崖邊的枝藤上表演著高難度的節目;有時它們會驚恐地相互摟抱成一團,隨時準備跟著父母逃走,當發現沒有危險時,又立即投入新的“表演”。有的小公猴會學習擔任“哨猴”,小母猴有時會很主動地替母親和阿姨們照顧弟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