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CAI最佳論文重磅出爐!中國人論文占46%,華人一作近2

作者:Micah Hodosh, Peter Young & Julia Hockenmaier,伊利諾伊大學

摘要

將圖像與描述圖像內容的自然語言句子聯繫起來,這是圖像理解的一個標誌,也是基於句子的圖像搜索等應用的先決條件。與圖像搜索類似,我們建議將基於句子的圖像註釋作為對給定描述句子池(pool of captions)進行排序的任務。我們為基於句子的圖像描述和搜索引入了一個新的基準集,其中包含8000幅圖像,每幅圖像都有5個不同的描述句子,為顯著的實體和事件提供了清晰的描述。

我們介紹了許多在這個任務上表現很好的系統,儘管它們只是基於可以通過最少監督獲得的特徵。我們的結果清楚地表明瞭訓練每個圖像的多個描述句子的重要性,以及捕捉這些句子的句法(基於詞序的)和語義特徵的重要性。

我們還對這一任務的人工評估指標和自動評估指標進行了深入的比較,並提出了以非常低的成本大規模收集人工判斷的策略,使我們能夠通過附加的相關判斷來增大數據集。我們的分析顯示,考慮每個查詢圖像或句子的排序結果的度量比基於每個查詢的單個響應的度量要更加穩健。此外,我們的研究表明,基於排序的圖像描述系統的評估可以是完全自動化的。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突出論文獎:衝突驅動型答案集問題的解決:從理論到現實

作者:Martin Gebser , Benjamin Kaufmann, Torsten Schaub

答案集編程(ASP)為一系列組合問題的表達提供了一種強力、簡潔的語言。本文介紹了一種面向計算邏輯程序答案集的新方法,這些答案集成功應用於可滿足性檢測的應用上。該方法通過ASP求解器CLASP實施,目前已經在數次競賽中獲勝,同時擴展了能夠以答案集編程方法實施有效建模和解決的範圍。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經典論文獎On the Acceptability of Arguments and its Fundamental Role in Nonmonotonic reasoning Logic Programing and n-Person Games

這是關於論證理論(argumentation theory)的開創性論文,為該領域幾乎所有後續工作奠定了基礎。這個豐富而優雅的論證框架是從一些簡單的抽象原語(primitive)發展而來,用於在論證非單調推理、邏輯編程、社會選擇、合作遊戲理論之間建立一種清晰而有意義的關係。

Distinguished Papers:中國學者多篇獲獎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SentiGAN: Generating Sentimental Texts via Mixture Adversarial Networks

作者:Ke Wang, Xiaojun Wan(北京大學)

Reasoning about Consensus when Opinions Dffuse through Majority Dynamics

作者:Vincenzo Auletta, Diodato Ferraioli, Gianluigi Greco(薩勒諾大學、卡拉布里亞大學)

R-SVM+:Robust Learning with Privileged Information

作者:Xue Li, Bo Du, Chang Xu, Yipeng Zhang, Lefei Zhang, Dacheng Tao(武漢大學,悉尼大學)

From Conjunctive Queries to Instance Queries in Ontology-Mediated Querying

作者:Cristina Feier, Carsten Lutz, Frank Wolter(德國不來梅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

What game are we playing?End-to-end learning in normal and extensive form games

作者:Chun Kai Ling, Fei Fang J. Zico Kolter(CMU)

Commonsense Knowledge Aware Conversation Generation with Graph Attention

作者:Hao Zhou, Tom Young, Minlie Huang, Haizhou Zhao, Jingfang Xu, Xiaoyan Zhu(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國家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搜狗)

A Degeneracy Framework for Graph Similairty

作者:Giannis Nikolentzos, Polykarpos Meladianos, Stratis Limnios, Michalis Vazirgiannis(法國綜合理工學院,雅典經濟與商業大學)

華人一作論文數佔比高達65.5%,中國領域主席佔比16%

得益於近年來AI的熱度,今年的IJCAI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有2500人參會。同期聯合舉行的還有AAMAS,ICMAL,ICCBR和SoCS。加上此前的ICML,將各種參會人數統合起來,一共有7500人參加了這次斯德哥爾摩的AI盛會。

根據會議官網數據,2018年,IJCAI-ECAI共接收投稿3470篇(增長了37%,2016年是2540篇),接收 710 篇,創下歷史新高(去年是 660 篇)。

根據投稿領域劃分,機器學習有1808篇投稿,接收356篇,是最熱門的子領域。其他依次是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應用、多智能體系統、自然語言處理等等。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根據新智元不完全統計,其中,第一作者是華人/中國學生的被接收論文數量高達465篇,佔被接收文章的65.5%中國人的論文佔46%,中國學者獲多篇Distinguished papers論文獎。

在本屆大會的50位領域主席中,有16%來自中國(大陸5,香港3)。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熟悉的名字——悉尼科技大學操龍兵,香港科技大學楊強林方真,悉尼大學陶大程,新加坡大學顏水成,南京大學周志華俞揚,清華大學朱軍,東南大學張敏靈,中科院宗成慶

按照慣例,新智元根據接收論文的題目做了一個詞雲,學習(learned)、網絡、多模態是最熱關鍵詞。其他如Neural、Attention、Graph也比較突出,由此可見,深度學習相關論文還是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IJCAI 2018的關鍵詞:學習、模態和網絡是佔比最高的關鍵詞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對比IJCAI 2017的標題關鍵詞,從Learn變為Learned也是挺有趣的現象

計算機視覺大師 Jitrenda Malik 獲卓越貢獻獎

說完最佳論文,再來看其他獎項。IJCAI的獎項是任何AI研究人員可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IJCAI 2018獎項設置分為:卓越研究獎(Research Excellent Award)、計算機與思想獎(Computer and Thought Award),以及約翰麥卡錫獎(John McCarthy Award)。

IJCAI最高榮譽:卓越研究獎(Research Excellent Award)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2018年卓越研究獎的得主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EECS的Jitrenda Malik教授。Malik教授為計算機視覺的進步做出貢獻而被認可。Malik教授於2017年12月加入了Facebook人工智能實驗室(FAIR)。

授予卓越研究獎的對象是在整個科研生涯中始終如一地執行高質量研究計劃,並取得一定成果的科學家。過去獲得該榮譽的群體是人工智能領域中最傑出的科學家群體,包括麥卡錫(1985)、明斯基(1991)、Judea Pearl(1999)和Michael I. Jordan(2016)。

計算機與思想獎(Computer and Thought Award)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2018年計算機與思想獎的得主是來自斯坦福大學Woods環境研究所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Stetano Ermon。因他在概率推理、機器學習和決策方面的基礎工作,以及在廣泛影響社會的領域中有一些列新穎的應用而被認可。

IJCAI會議頒發的計算機與思想獎授予對象是人工智能領域中的青年科學家。該獎項是由 Edward Feigenbaum 和 Julian Feldman 編輯的《計算機與思想》一書中收取的版稅而設立的,目前由IJCAI基金的收入支持。

過去曾獲此殊榮的AI研究者包括:David Marr (1979),Stuart Russell (1995),Daphne Koller (2001),Tuomas Sandholm (2003),吳恩達(2009),以及Percy Liang (2016)。

約翰麥卡錫獎(John McCarthy Award)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2018年約翰麥卡錫獎的得主是來自南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工程學教授Milind Tambe,因在人工智能和多智能體系統領域中研究和開發了重要實際應用而獲得認可。

IJCAI的約翰麥卡錫獎主要授予成熟的職業中期研究人員(通常在獲得博士學位後15至25年),並且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該獎項的獲得者將為其所在地區的研究議程做出重大貢獻,並將對影響力較大的研究成果進行評估。此榮譽的過去獲獎者包括:Bart Selman (2015),Moshe Tennenholtz (2016) 和Dan Roth (2017)。

傑出服務獎(Donald E. Walker 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2018年Donald E.Walker傑出服務獎的得主是來自南加州大學知識圖譜中心研究主任、計算機科學與空間科學研究教授、人工智能部門主任Craig knoclock,因持續並卓越地為人工智能社區的發展做出無私服務和貢獻而獲得認可。

LeCun等人主旨演講:學習世界模型,走向AI的下一步

IJCAI-ECAI 2018的主旨演講內容非常豐富。今年大會的主題是“AI輪廓的演變”(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ours of AI)。組委會一共邀請了8位大咖,從不同角度探討AI的現在過去和未來。相關的演講都有錄製視頻,可以在這裡觀看:https://www.facebook.com/ijcaiecai18/

最受關注的當然是在開幕儀式上Yann LeCun的演講。現在已經從管理崗位上退下來安心做Facebook AI首席科學家的LeCun,演講題目是《學習世界模型:走向AI的下一步》(Learning World Models: the Next Step Towards AI),很是激動人心。

近年來在深度學習推動下AI快速發展,加上和歷史上的幾起幾落,組委會認為現在正是好機會,考慮AI是什麼,研究AI的人是什麼、如何進化,我們已經成為什麼,以及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在如今種種轉變中我們獲得了什麼、失去了什麼,以及我們應該期待AI在未來是什麼樣子的?研究方法應該如何改變,這對領域有好處嗎?

這些思想也體現在了各位受邀講者的主題裡,其他幾個主旨演講分別是(按照圖片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 MIT物理教授、未來生命學院聯合創始人Max Tegmark:可理解的智能和有益智能(Intelligible Intelligence & Beneficial Intelligence)

  • 微軟新英格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Nicole Immorlica:最大化社會福利:沒有錢的市場

  • 西班牙龐佩烏·法布拉大學(UPF)和ICREA教授Hector Geffner:無模型的、基於模型的和通用的智能

  • 密歇根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Joyce Chai:從語言到行動:走向物理實體智能體交互任務學習

  • Facebook AI首席科學家、紐約大學教授Yann LeCun:學習世界模型:走向AI的下一步

  • 圖盧茲經濟學院研究負責人Jean-Francois Bonnefon:道德機器實驗

  • KTH皇家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傳播學院教授Danica Kragic:交互式協作機器人:挑戰與機遇

  • MIT認知科學與計算教授Josh Tenenbaum:構建像人一樣學習和思考的機器

值得一提,Max Tegmark教授也已經確定參加今年9月2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新智元AI WORLD 2018,發表主旨演講,屆時歡迎來現場交流。

谷歌、Facebook缺席,中國公司強勢出鏡:去年就決定要贊助

IJCAI這麼大的舞臺,自然也會吸引公司的贊助和參與。據說阿里巴巴、小 i 機器人、騰訊、京東、百度和滴滴,都是去年IJCAI時就已經預定好今年的贊助。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谷歌和Facebook並沒有出現,微軟和IBM在白銀贊助商一欄,跟CVPR熱鬧的贊助商LOGO比起來,IJCAI-ECAI-18稍稍有一點冷清。

IJCAI最佳论文重磅出炉!中国人论文占46%,华人一作近2/3

IJCAI開幕儀式上的人機共舞,NAO機器人亮相舞臺

IJCAI阿里媽媽國際廣告算法大賽:中國團隊包攬冠亞季軍

最後看一下IJCAI的競賽。IJCAI-18一共有4項競賽:阿里媽媽國際廣告算法大賽、世界計算機國際象棋錦標賽2018、視頻競賽IJCAI 2018和憤怒的小鳥AI競賽AIBIRDS 2018。

最近幾年,IJCAI都會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舉辦機器學習比賽,已經成為保留項目。阿里通過IJCAI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阿里,IJCAI則通過阿里大賽吸引更多人關注和支持IJCAI。

今年的大賽與阿里媽媽合辦,於2月初正式啟動,是參賽人數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的一屆——除了南極洲,其他6個大洲都有選手報名。阿里媽媽拿出了用戶在交易場景中的真實數據,含有用戶真正的序列化的購物行為。初賽的數據集近60萬,決賽超過1000萬。

最終,來自中國的團隊包攬了冠亞季軍,冠軍方案採用遷移學習,核心代碼只有一頁,非常簡潔。更詳細的內容,敬請關注新智元后續報道。

【加入社群】

新智元 AI 技術 + 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 AI 技術 + 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號: aiera2015_3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后務必修改群備註(姓名 - 公司 - 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